近日,河北省教育厅举办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培训班,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河北省将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进一步优化中小学课程设置,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9月23日《河北日报》)
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大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基于此,今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等。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特别是,河北省出台新规,要求进一步优化中小学课程设置,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不可否认,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校片面追求学生的文化成绩及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生存能力及劳动技能的教育,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却失去了劳动的热情和生存的本能。可见,劳动教育效果不佳,原因之一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受限多。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劳动教育与考试关系不大,学校、家庭重视不够。然而,当中小学生大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时,家长们还能沉得住气,逼迫孩子搞“题海战术”?校领导还能横下一条心,片面追求升学率?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把劳动教育再次放到与德智体美并重的位置。这就需要全社会深入思考劳动教育的价值,思考现代社会的劳动教育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基于此,《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特别是,《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首次明确了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可见,劳动教育“每周1课时”,还须家务劳动“补课”。换言之,强化劳动教育,关键是“家校并举”。一方面,开展劳动教育,应成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必须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将劳动教育纳入应试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计划,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同时,将劳动教育课纳入中考、高考“必考课”,并提高劳动技能占中考、高考总分的比重。
另一方面,注重课外校外劳动管理,强化家庭劳动教育,让每个学生“天天劳动”的理念,为绝大多数家长接受;使学生从小就真正把劳动当作一种自觉,并通过这种自觉,唤醒孩子的责任担当,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也只有这样,才能倒逼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及家庭,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不再“重文轻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