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瀚海说史
说起长安的商业黄金时期,总会与隋唐两个朝代分不开。虽然长安早在汉代就是大型都市,但当时的商业发展程度不高,商业经济在国家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只有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分裂之后的隋唐时期,做为世界最大城市的长安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长安的商业也达到了顶峰。
隋唐时期长安的商业繁荣程度,从长安东、西二市的店铺数量就可见一斑。这两个全国最大的商业市场内,店、肆、铺、邸数不胜数,卖布的,卖衣服的,卖酒的,卖家具的,卖日用品的遍布其中。东西二市上光是茶铺就有上百家之多。据《封氏见闻录》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其繁华程度。
长安城中经商的不单有中国人,来自异域的胡商也数量众多。贞观年间曾对长安的胡商进行过统计,统计出来的胡商共有四千余人。还有一些胡商为了逃避重税,雇佣汉人帮助经营的没有统计在内。
长安城中商品琳琅满目,分成粮食、食品、织物、皮革、牲畜、肉品、生产用品和生活用具等几十个大类,仅水果就有上百种,既有江南的桔橙,又有北方的苹果,还有西域来的葡萄干、葡萄酒。商人们迎来送往,一派繁忙,市场极其繁荣。
盛唐长安城的夜景
隋唐时期长安商业的繁荣与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密不可分。隋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几百年的国家分裂,隋朝建立之初,长安城“百姓饥馑,白骨蔽野,百无一存”。随着战乱的结束,国家的统一,关中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隋唐定都长安,对关中平原的农业设施进行了完全的修复,关中平原出现了“万顷稻苗新”的农田,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长安做为国都,聚集了大量的贵族和官僚地主,周边驻扎了大量的军队,市场消费需求旺盛,是长安商业繁荣的基础。
随着全国人口的涌入,长安人口如岑参诗中所言,“长安城中百万家”,人口迅速到达百万规模,需要大量的商品供应,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刺激了商业及服务业、运输业的繁荣。
唐朝末年,战乱频繁,长安饱受战火摧残,人口大量外流,商业一落千丈。五代以后,新的统一政权北宋定都开封,长安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地位显著下降。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商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长安由世界都市向普通区域城市的转变过程中,代表经济发展的商业经历了大的阵痛,渡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转型期。
长安城的变化是从市场变化开始的。过去的坊市没有了,商业触角伸进了居民区,市场更加开放,但是规模缩小了。
自从天祐元年朱温烧了长安宫殿,拆了长安民房用来做船东下之后,“长安自此遂丘墟矣”。长安城百姓十不留一,城市规模大大缩水,仅剩5座城门。
从唐中后期起,长安的商业实行坊市制,坊和市划定了各自的界限,生活的坊和商业的市被人为的隔离开,使得商业有了固定的地点和固定的交易时间。经过唐末和五代的战火,长安的坊市制已被打破。
北宋的长安商业虽然规模缩小,但更加灵活,居民的坊区也可以开设店铺,街上到处都有商店,商业活动已完全深入居民区,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自由灵活的商业特性导致交易时间的无限延长。长安也如开封一样出现了“夜市”和“早市”,长安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五代重修长安城时,兴建了最大的市场——北市。这个市场位于景风街、安上街、含光街几条主要街道的交汇之处,里面以货物种类的不同而分成若干个“厢”,比如卖皮货的皮厢,卖布匹的布厢。城内还散布着各种小型的市坊,商业市场和居民区已有溶为一体之势,比如如卖药的药市就散落在朱雀门一带,酒市药市西侧大街附近。还有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菜市、粮市、油市,更是与居民区杂相而处,老百姓购买商品更加方便。
五代宋元时期是长安始于隋唐的坊市制消亡的一个时期,这也是城市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长安复兴的重要标志。
长安城的大明宫
盛唐时期,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商业十分繁荣。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让长安变成了一片废墟,长安的商业跌落到了谷底。长安城内的建筑、道路特别是人口遭受极大的破坏,正如《秦妇吟》中所说:“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百万人家无一户,破落田园但有蒿。”这是这一时期长安的真实写照。
北宋建立后,随着天下安定,长安和其他饱经战火的城市一样,社会经济开始复苏,但商业的复兴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成功。
由于五代时期,各个政权税赋十分繁重,经商者无法营利,商业也无从发展。以人人都要食用的食盐为例,后晋石敬瑭时,将长安居民分为五等,每户缴纳盐税从二百文到两千文不等,并且几乎年年增税,从盐商到普通百姓,一斤盐要交三道税,许多居民只得淡食,商业无从谈起。这些政策将商业活动限制得死死的,除了掌握权力的上层贵族外,普通人根本无法经商,只有任凭那些贵族垄断,商业一片萧条。
北宋初期,长安“民亡储蓄,十室九空”。宋人写于此时的《游长安》上说:“人游曲江少,草入未央深”。盛唐时期,长安有一百余万人,常住人口不少于80万,北宋初期仅存数万家,人口不过十万。随着天下安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关中平原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长安的商业也显示出了生机勃勃的气象。
宋神宗时期,长安已有二十二万余户,宋徽宗时增加到二十五万户,经济也恢复得很快。陕西“连岁大稔”,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量的增加又催生了人口的增长,长安的商业也迎来了春天。长安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是北宋重要的物资交流和商品交换基地。货物的大量涌入又使得商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政府收取到的税收也越来越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北宋熙宁四年,长安商业税总额为五万余两,五年后增加到近十万两,虽不及首都开封,但在全国仍处在前列,仅次于南京、扬州等少数城市,高于另一著名城市洛阳。
北宋时期,长安的商人总数已有一万余人,一些小商人已经无力承担长安昂贵的店铺租金,他们在朱雀门外聚集,形成自由市场,号曰“草场”,与今天的露天市场比较想相像。草市的规模很大,长约二里,宽也一里有余,是当时西部地区最大的露天集市。北宋政府鼓励商业,将一些专门在长安草市经商的商人户口纳入长安户籍,纳入长安的乡保,鼓励他们在长安从事商业。
长安市场上可以说商品种类齐全,应有尽有。上至高档奢侈品,下至日常用品,都能在长安市场上找到。特别是深入各国居民坊内的商店,商品高中低档,品种繁多,囊括了市民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而在高档的朱雀门外大型商业街上,各类奇珍异宝、化妆品、奢侈品也是门类齐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唐朝长安城与北宋汴京城的对比图长安的商业经过宋朝几代皇帝的发展,恢复了一部分元气,但与盛唐时期的鼎盛时期还是无法相比的。
从北宋末年开始,长安的商业又因为战乱而停滞不前。特别是金国1128年攻克长安后,大肆抢掠,三洗长安,使得长安的经济和商业受到重创。此后长安地区一直是宋金交战的战场,长安商业迅速萧条。 虽然在金朝一个很小的时间段内,由于宋金的议和,战乱稍停,长安有了一丝恢复,但随后蒙古人又杀到长安城下,在蒙古人的屠刀下,长安人口急剧下降,长安城人口从十余万户降到平足三万户,老百姓生存都成问题,谈何商业发展?
元朝建立后,将长安改成奉元路城,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为长安地区的商品流通提供了条件,对长安商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有利因素。元代在长安设置安西王府,管辖西北地区十五万部队,长安是陕西省会,又是安西王府所在地。安西王辖区包括陕西、四川两省,长安成为元朝在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促进了长安商业的复兴。长安的商业在元代中后期有了显著发展,又成为商贾云集之地。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长安“城甚壮丽,为京兆府国之都会。……凡人生必须之物,城中皆有,价值甚贱”。长安商业又恢复了往日的荣光。
北宋设都未选择长安
瀚海说:
从长安商业的兴衰可以看到长安这座古都在历史长河中的前进轨迹,它曾是盛世唐朝的国都,它曾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它曾经商业无比繁荣;它也曾一落千丈,萧条不堪。长安商业的兴衰,与国家的政治局势息息相关。
通过长安商业的兴衰,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经济规律,国强则商盛,国弱则商衰。所以我们更要以史为鉴,珍惜机遇。从长安的兴衰中得到经验教训,只有建设强大的国家,才能安居乐业,百业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