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观察 | 指尖留痕加重基层负担

2020-09-24新闻11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云舒

近日,有媒体报道,大量的政务APP占用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时间,沦为形式主义的帮凶。报道中写道:“一人照管60个手机APP账号、3部手机随时连着充电宝、上厕所开会都不忘‘刷分’,这是部分社区工作者在应付各种形式化考核时的情景。”

在这篇报道下面的评论区内,不少网友对此种现象进行吐槽。

“动不动投票、看视频发截图,时不时让我们回答各种APP上的调查问卷,但内容和工作一点关系都没有。”

“几个基层小伙伴的朋友圈经常做任务求点赞,真辛苦。形式主义要不得!”

……

本应方便工作的政务APP,为何在一些地方成为基层工作人员不能承受之重?披着信息化外衣的形式主义问题必须引起警惕。

观察 | 指尖留痕加重基层负担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基层工作中的应用,各种电子政务工具提升了工作效率。然而,在一些地方,政务APP泛滥,也让不少基层干部手机不敢离身,增加了工作压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摊派推广任务,按完成量排名,增加基层干部压力

近年来,政府和企业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各种电子政务新形式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大量的APP让一些基层干部的手机不敢离身,“感觉自己被手机绑架了”。

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单位要求安装的APP、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有七八个。“有的要捐款捐物,有的要传播点赞,实在是占用了太多时间和精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基层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一些“云平台”等工具对提升干部能力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一些单位内设部门纷纷开发自己系统内的学习APP,且把APP积分与单位考核挂钩,无形中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压力。

“基层各社区、村都要按照下载APP的任务量排名次,靠后的就约谈、通报,这样一来就完全变了味。”东部某省一名街道党政办副主任说,拉人头、搞排名等措施,间接导致一些党员干部搞挂网积分、走马观花,到头来什么都没学会。

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单位将APP注册率作为工作任务加以排名,自己一边要应对基层工作任务,一边还要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下载APP,感到“压力山大”。

“有的APP不考虑是否符合实际,就要求实现村民全覆盖,逼得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去推广注册。如此操作,即使注册成了,也是‘僵尸’注册,还让群众误会我们是在故意搞形式、搞花架子。”一名网友在留言板上写下留言,呼吁关注“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在一些已经对政务APP进行过清理规范的地区,基层干部也存在困惑。一名基层干部表示,去年关于清理规范政务APP、微信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的通知层层推送。自己所在的乡镇也接到通知,要求按照市一级的做法,做好清理规范工作,写好阶段性工作总结。“许多APP并非基层开发的,为何最后让基层写总结呢?”

一些花大力气推广的APP成了“一次性产品”

同线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样,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不可小觑。

去年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针对政务APP、微信群泛滥等情况,多地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破解基层面临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2019年4月,福建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若干措施的通知》,反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要求把干部从政务APP的“绑架”中解脱出来。浙江出台基层减负二十条,要求不得把安装政务APP、关注微信公众号等作为考核内容,日常工作中不得要求基层通过QQ、微信、专用APP等载体即时打卡晒成绩。江苏、山东、湖北、湖南、海南等省份的多个地市也提出了关于减少政务APP数量、减少微信工作群等要求。

为基层松绑减负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关闭一个政务APP、叫停一个“僵尸公众号”、解散一个微信工作群容易,但是彻底铲除滋生形式主义的土壤却并不简单。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承新看来,政务APP和公众号迅速兴起,初衷是为让基层工作更加简便,提高办事效率。但由于有些党员干部原有思维没有及时转变,缺乏统筹,一些部门通过行政命令、工作考核等方式,强制要求基层干部安装、使用,并摊派推广安装任务,使“减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反而被异化为“增负”手段。

更让基层干部困扰的是,一些花了大力气安装、推广的APP,却成为了“一次性产品”。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参与脱贫攻坚,各级各部门要求在手机上安装的APP起码有十来个。但许多APP安装注册报个数据后就没有用过。”

“新技术变成年末基层考核新负担,表面上是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实际上和原来的村级事务多、工作台账多、机构牌子多、上墙制度多、考核督查多、创建评比多等‘六多’事项一样,底层逻辑依然是老问题没得到根本性解决。这些老问题包括:部门执行清理制度和准入审批制度存在形式主义问题,考核设置层层加码,各条线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缺乏统筹协调、信息共享等。”陈承新表示。

防止“一手减负、一手加压”,让基层干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中去

今年7月,一位村民在某地政府网站留言称,村里在村口设路障,要求每个人手机上必须安装某政务APP,安装后才能进村。“请问这个APP的用途是什么?政府单位有要求必须强制安装吗?安装后对个人而言有哪些具体用途?”

几天后,镇政府回复称,该APP是为居民打造的生活服务平台,既可以浏览新闻,还可办理许多在线业务。“经了解,我镇无强制要求安装该APP的要求,对于设置路障的涉事村干部我镇已严厉批评并制止。我镇将加强此方面的宣传教育,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这位网民的问题解决了,但背后的问题依然值得深思:基层干部是否存在被摊派安装指标的情况?向群众如此“强行推广”APP,又是否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是许多政务APP开发的初衷。“如果为了所谓下载量、注册量,盲目搞摊派、强制要求干部拉票、点赞,便背离了开发APP的本意。”专家表示。

“基层人少事多任务重,应当给予更多关心关爱体谅,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努力保障履职所需的工作条件,让他们减少后顾之忧、心无旁骛抓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认为,各级政府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应充分考虑基层实际,不能让基层“以有限的权力承担无限的责任”。

具体到政务APP的问题上,上级部门、单位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清醒地认识政务APP的目的和意义,不能急功近利下指标、摊任务,也不能弄虚作假浮夸作秀。政策执行中,要注意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声音,了解具体落实情况,适时调整完善。

陈承新认为,要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工作标准,把为民办事、替民解忧作为评判标准,切实避免新技术变成新负担。

“给基层减负是为了让基层党员干部从纷繁芜杂、没必要的琐事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中去。”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建议,上级机关要真正理解“为基层减负”的用意,在厘清限度和边界上下功夫,防止“一手减负,一手加压”,避免让基层干部刚刚“减负”,又被迫投入到另一个形式主义工作中去。“只有做到真减负、少折腾,才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干事创业,才能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绑架案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