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宫廷政变,他得到北周的天下进而建立隋朝;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抱负,他成为世界史上的伟大政治家。隋文帝杨坚,一个中古时期开明卓越的君主,一个中原王朝的杰出统治者,也是一个集超凡智慧、眼光、胆识、魄力于一身的军事统帅与民族英雄。结束南北分裂,延续华夏文明!
在中国历史上,大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同曾经大秦帝国一样,隋朝也仅仅二世而亡,但尽管如此,秦朝与隋朝在历史上的作用却非常显著。秦朝一统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战国时代,成就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同样,大隋朝在建立之后,一举统一华夏两百余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开创开皇盛世!
从三国鼎立开始,尽管中途有天下归晋,但终究抵不过此后两百余年的南北朝并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这段时间里,身汉人被大肆掠杀,流传于上千年里的华夏文明也诸多被糟蹋。
幸运的是,北周杨坚横空出世,以其文治武功统一南北分裂局面,并在此后励精图治,最终开创开皇盛世,同时也使得苟延残喘的华夏文明得以延续与发展。尽管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隋文帝并不算是一个最伟大的君王,但也足够评价其为“近代之良主”。
在通过宫廷政变建立隋朝后,隋文帝杨坚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是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发明死罪者三奏而决制度,大大减少了死刑的执行;此外隋文帝开创中国天朝上国体系,从而被当时的诸多国家共奉;以谋略分化东西突厥,竟然在不经意之间挽救蒙古族的祖先室韦部落免遭突厥人凌辱,因而被元朝的黄金家族世代祭拜,连忽必烈也曾遵成吉思汗之命对隋陵行三跪九拜大礼并以太牢祭拜之。
除此之外,隋文帝还一手缔造了隋大兴城,并首创科举,制定后世之法《开皇律》,改革政治制度从而促成后世之三省六部制。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隋文帝杨坚能够取得一系列成绩,固然与自身的的政治才干密不可分,但身边的功臣集团也在其巩固统治的过程当中给予了莫大的帮助。那么,在前隋的政治舞台上,杨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功臣们与隋文帝又究竟是何等关系,又究竟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代周而立,以功勋群臣得受用!
距今一千四百余年前,即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即位称帝于临光殿,立国号为隋,年号开皇,从而建立了历史上一个新的朝代——隋朝。隋文帝杨坚是通过一场宫廷政变从北周皇室手中得到的天下,而这场宫廷政变之所以顺利成功进行并且罕有血腥,也与杨坚长期的政治谋划密不可分,也正是懂得利用人际关系以及杨坚敏感的政治嗅觉,才使得他得以顺利成为一个新王朝的开创者!
隋文帝是代周而立,但他的成功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北周宣帝时,因为杨坚自己的女儿嫁了周宣帝,所以这位未来帝王的地位才得以有所提升。尽管杨坚早已有野心,自身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但在当时以功勋论高低的北周,杨坚并没有太大的功勋,也因而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而杨坚的最终成功,还需要依靠他在这之后的隐忍!
面对尚未熟悉的北周皇室,杨坚开始利用大量的钱财来拉拢和买通皇帝身边的近侍,从而方便自己及时得到消息做出反应,而这其中,刘昉、郑译等人便成为杨坚在皇帝身边的眼线。有付出就有回报,杨坚拉拢人心的投入,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周宣帝病重之时,刘昉、郑译起到了重大作用,也使得杨坚能够及时得到消息,进入宫中。正如刘昉对杨坚所说:“时不可再,机不可失,今事已然,宜早定大计。天与不 取,反受其咎,如更迁延,恐贻后悔。”
于是公元581年,杨坚便坐镇内里,刘昉和郑译两秘不发丧,同时矫诏令杨坚入宫辅 政,并用计骗走汉王,最终使得杨坚能够顺利地稳定朝局,成为北周掌控大权的丞相。在尚未取得皇位之前,这个时期杨坚是还没有实现自己野心的。因此,对于刘昉和郑译这样的皇帝近侍,他才会尽可能地多结交拉拢,从而得以轻而易举地得知宫内的最新消息,并且使得最终事情的方向朝着有利于自己的结局发展。
但杨坚要想稳定住朝局,先靠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借助外来因素,也就是盟友的力量,这里面的大多数人也就成为了后来大隋朝的功臣集团。这一时期,尉迟迥、王谦和司马消难的叛乱为杨坚造就了一班功臣。尽管尉迟迥叛乱之时,原本支持杨坚上台的刘昉、郑译派 不上用场,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平定尉迟迥的叛乱中,高颖、梁士彦、宇文忻、王世积这些赫赫有名之人都在这次战争中立下卓越的战功,并因此受到了杨坚的重用。“昉自言未尝为将,译又以母老为请,高祖不怪。 而高颛请行,遂遣之。”
通过平叛与战功,杨坚开始借此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亲信官僚队伍,并得以稳定政局,实现自己的野心与目的。最终,杨坚践祚而隋,建立起新的大一统王朝隋朝。胡萝卜加大棒,逐步强化皇权!
隋朝建立之初,整个国家的根基并不稳定。隋初,吐谷浑和突厥多次进犯,南方的陈朝也仍然还没有平定,全国尚未统一。此时,“胡萝卜加大棒”,如果想要巩固统治,自然要多用“胡萝卜”。因此,这一时期,曾经帮助隋文帝完成宫廷政变从而建隋的旧臣武将成了杨坚平定天下的依靠。
虽然杨坚在继位之前并没有经历大的战争,但这并不足以掩盖他的军事才能。隋朝建立之后,为了彻底统一全国,隋文帝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了诸多大大小小的战争。而这一时期,曾经北周遗留的旧臣们经过这些战争,也为大隋朝江山的平定立下汗马功劳,并得以受到隋文帝的论功行赏。
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纵观任何一个朝代,建立之初大都是多事之秋。新的朝廷内部,需要建立起新的秩序来便于统治者也就是隋文帝的统治。而三省六部制,就成为这时主要的官僚制度。三省的长官们,开始基本上出自汉族,如高颍、赵芬、杨素、虞庆则、苏威等。这些出自汉族的官僚,逐渐把持了朝廷的权力核心,并在日常的政务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至于那些对于在隋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战功的北周功臣和鲜卑贵族,隋文帝则并没有将他们置于朝廷领导的中心,反而有意无意地将他们请上有名无实的高位,不予重用!归根到底,隋文帝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最终目的除了稳定自己的政权之外,也进一步复兴了以汉族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明!
有“胡萝卜”自然就有“大棒”!既然有为巩固大隋政权对功臣所采取的赏赐,那么自然也有为了巩固皇权所对官员进行的打击!北周朝廷时,朝廷以军功论高低,周隋交替之 后,北周的旧臣也多以武将为主。武将虽有一身的武功,在谋略上却欠缺甚多。等到开皇以后,文人治国,原本打天下的功臣或多或少被隋文帝冷落疏远,杨坚与功臣集团的关系也逐渐恶化起来,因此自然也就少不了对于功臣们的打击“大棒”!
政权稳定之后,隋文帝与功臣集团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如功臣集团中的代表史万岁,军功累累,转战千里,曾被隋文帝大加赞扬,封左领军将军。突厥犯塞的时候,史万岁被隋文帝派去打击突厥,立下战功,但是因为杨素妒忌他的军功而并没有向隋文帝上报,隐瞒了史万岁及其部下的军功。此后史万岁多次向隋文帝上表邀功,隋文帝并未理睬,后来却被杨素诬陷与太子结党,被隋文帝当庭诛杀。尽管史万岁死后,隋文帝追悔不及,但史万岁最终就这样被冤杀。杨坚践祚之后,“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 诛夷罪退,罕有存者。”
尽管隋文帝也是一代良主,但依旧难以掩盖隋文帝诛杀功臣之事。而在历史上,关于隋文帝诛杀功臣一事也定论不一。有人认为是隋文帝本人性格猜疑残暴所致,但更多近代学者则认为这是隋文帝打击当时门阀氏族的重要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尽管隋文帝杨坚与其功臣的关系错综复杂,但这也不能掩盖杨坚的卓越之处。或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让杨坚得以缔造政治清明的开皇之治,也让杨坚得以将自己缔造成文治武功的大隋天子!而也正是这位不是千古一帝的一代良主,让历史留下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