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报道(文/丁非白)
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香柏路的一栋普通民宅里,记者见到9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关长义。他虽然身材消瘦,但身板挺拔、步履矫健,尽管离开部队多年,但衣着仍然整齐干净,一丝不苟。
谈起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曾担任报务员的关长义现在仍有一股子冲劲,“国家让我去,我就去。共产党员冲在前,打在前。那个年代,大家的思想就是活着就干、死了就算,从来没怕过”。
在轰炸中幸运地活下来
1948年,18岁的关长义由一名学生成为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入伍后,他专心学习电台报务,由于成绩优异,被分配到解放军第四野战军38军113师任师指挥部电台报务员。
1950年10月19日,关长义随部队由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趁着夜色渡过鸭绿江,成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战士。
11月25日,二次战役前夕,敌机发现了113师指挥部位置,开始对指挥部附近进行反复轰炸。
由于志愿军没有制空权,部队白天的时候都躲进山里,为了与军部保持联络,关长义与两名摇机员留守在师指挥部值班。“我们的电台就放在一间普通的朝鲜平房里,因为电台设备比较落后,总机与电台之间拉的线特别多,没办法挪到山里,电台的天线还支在屋外,特别明显,每次敌人飞机来轰炸,我们的值班人员只能硬着头皮躲在屋里等着敌人来炸。”关长义说。
那时,军部传来的电报特别多,敌机来袭时,关长义和两名摇机员正在发电报。听到飞机炸弹掉下来的一瞬间,关长义本能地扑过去保护电台,炸弹在关长义的身后方落下,两位摇机员被炸身亡。
关长义现在还清晰地记得两位牺牲的战友,“一个是摇机班班长,1945年的老兵,另一个南方人老李。炮弹就落在他俩旁边,脑浆都被炸出来了”。
关长义在轰炸中幸运地活了下来,压在身下的电台完好无损。敌军轰炸过后,关长义修理好电台天线,保证了师指挥部与上级各指挥部的通信畅通。
关长义从朝鲜战场回国后的老照片(受访者供图)
彭老总嘉奖“38军万岁”
关长义家珍藏着一份泛黄但仍保存完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上面写着:入朝以来,在一、二、三、四次战役中圆满完成任务,并表现积极,而有显著成绩,故评为一大功。
对这一大功的由来,关长义印象深刻。1950年11月26日下午,关长义接到任务,跟随前卫团在27日清晨赶在敌人前面到达三所里,封锁南逃北援之敌。关长义说:“为了保障前卫团和上级部门的联系,师里让我带着发报机跟随前卫团,随时汇报情况。”
“前卫团需要急行145里路,穿插迂回到达三所里,时间非常紧迫。”关长义说,前卫团连续战斗前行没有休息,有的战士走着走着就睡着了,战士们的身体疲惫不堪,走起路来都摇摇晃晃。战士们每人只分了一袋炒面充饥,急行中渴了就抓雪吃。到了夜间,战士们身披白床单、头戴松树枝翻山越岭抄近路。
经过艰苦的急行军,前卫团比敌军提前五分钟到达三所里。为了保密需要,整个行军过程中,电台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关长义说:“到达三所里后,我们马上架起电台,并给师部、军部、志愿军总部同时发电报请求任务。”志愿军总部接到电报后,马上命令前卫团堵住南逃北援之敌。
在此次战役中,关长义圆满地完成通信联络任务,使志愿军能够及时切断敌军的增援,形成了合围形势。38军获得了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嘉奖,嘉奖令上写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万岁军”的称号由此而来。
关长义近照(杨青 摄)
“胜利是用生命换来的”
四次战役结束后,38军后撤进行休整。“四次战役打得特别苦,有的营就剩二三十人,有的连队一个人都没有了。朝鲜战场上每一场战役的胜利都是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打得不容易啊。”关长义说。
由于当时后勤保障比较落后,前线战士长时间吃不上青菜,营养跟不上,关长义和许多战友患上了夜盲症。他说:“我所在的部队差不多有一半人得上了夜盲症,一到晚上什么也看不见。”
1953年5月,关长义回国后担任通信营无线电连连长。无线电连负责培训全师各部队送来的学员。
尽管已经离休多年,但是关长义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收听新闻。他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足。“因为在朝鲜战场上立过大功,可以享受省级劳模待遇,国家一直没有忘记我们。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还有啥不知足的?”关长义说。
【人物简介】
关长义,1930年生于辽宁凤城。1948年8月参军,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师指挥部电台报务员,在一、二、三、四次战役中,被记一大功。1953年5月,回国后担任通信营无线电连连长。1976年2月转业分配到沈阳市苏家屯区无线电五厂,任副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