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军方面,曾国藩一贯主张“选士人领山农”,也就是说要挑选文化修养高,熟读兵书的人做将领,挑选勇敢、机智、头脑灵活的人为兵勇。原则来说,曾国藩的“治军思想”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他忽略了一点,也是致命的一点:理论的虚高与实践之间是有着天壤之别。
道理很简单,因为他的对手是人,是横扫大清半壁江山的太平军,是人就不会等着让他去打。湘军初建,虽然在咸丰二年首次与太平军交战,湘军表现勇猛,但付出的代价也很高,严格来说是吃了败仗。此时曾国藩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心里仍美滋滋的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很快他就遭受了军事征途上的严重打击,几欲绝望自杀。
靖港之役
咸丰四年四月,诸玫躬率领湘军首度正式与太平军在宁乡交手,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首战失败,曾国藩的湘军顶上了“乌合之众”的帽子,除了曾国藩不高兴,他的政敌、与其不和之人都很高兴。曾国藩急欲想摘掉这顶帽子,就必须打一场漂漂亮亮的翻身仗,事实证明,急于求成往往会将自己陷入更加绝望之地。
四月初的一天夜里,乡团向曾国藩汇报称,靖港营盘里的太平军不多,可趁此良机一举攻陷,而且乡团们已经在靖港城外架好浮桥。一切看起来万事俱备,只欠曾国藩一声令下。听了这个情报,曾国藩敏锐的觉察到翻身的机会来了,随即下令停止进攻湘潭,改道靖港。
在曾国藩被功利蒙蔽眼睛之时,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此举不妥。其中有一名“罗江布衣”深得曾国藩信任,被他引为幕僚,此人名叫李元度,与李元度随行的人中,还有一人叫章寿麟,请记住这两人,如果不是他们,也就没有后来的曾国藩。
咸丰四年四月初二,曾国藩亲率大军徐徐向靖港进发。一路顺风顺水,曾国藩满面春风,天真的以为靖港唾手可得,可未等船只靠近靖港,太平军突然以小股分队为单位向湘军发起了突袭,一支太平军还从后面杀来。如此退无可退,避无可避,曾国藩只得下令与太平军展开搏杀。
那么,乡团的情报有误吗?没有,靖港的太平军人数确实不多。可两军不同的是,太平军身经百战,战斗经验远胜湘军,加上诸玫躬的出师不利,湘军的士气也存在问题。在太平军多股分队的突袭下,一时间湘军大乱。至于乡团所说的浮桥,多是门扉、床板搭建而成,质量不足以支撑湘军水师,顷刻间死伤无数。
从适才的信心满满,到现在的身心俱裂,巨大的落差宛如一记重锤,砸在曾国藩的胸口。
“将士力战,必有出路。”
任凭曾国藩站在船头嘶吼,可惜无人肯听他指挥。
眼看杀声震天,大势已去,偷摸站在曾国藩身后内舱的李元度听得“扑通”一声,曾国藩急怒攻心,一时想不开,跳水自杀了。
主帅不活了,这还得了?
李元度大声喊道:“曾公快快上来,天无绝人之路啊!”
如此间不容发之际,章寿麟跳了下去,拖住曾国藩,他决定说一个谎:“曾公归去,湘潭已大捷。”
曾国藩信了,而归来之后发现是章寿麟骗他,这样又得成为天下之笑柄,于是决定第二天继续寻死。没想到的是,湘潭方面确实传来捷报,塔齐布率领的湘军大获全胜。敢情章寿麟学的不是领兵作战,而是周易预言,随口一说就是一场胜仗。
靖港之战,以曾国藩的湘军惨败而告终,给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留下深刻“伤疤”的同时,也给他上了至关重要的一课。主帅寻死,曾国藩此举一直是他人生一大污点,也是同僚们嘲弄的话柄。一年之后,“跳水健将”曾国藩,跳了他人生的第二次水,不过这一次是他有意为之,目的是为了激起湘军的斗志,实为演戏。
这一战,发生在咸丰五年十二月,地点在湖口。湖口之战
田家镇大捷之后,曾国藩率领湘军平定湖北,继而一路南下,打算收复江西。守卫九江的太平军将领名叫林启荣,颇具将才,而且与他同守此城的人还有翼王石达开、名将罗大纲。有此三人镇守,也可以看出太平军对曾国藩所率湘军的忌惮之意。
攻打一天之后,曾国藩突然改变了策略,一方面让塔齐布继续进攻九江,另一方面让罗泽南率领湘军进驻盔山城,与胡林翼合兵一处,齐力攻打梅家洲,以牵制湖口太平军。
小算盘打的很是可以,而太平军也并非浪得虚名。翼王石达开针对湘军的策略,随即迁移至湖口,罗大纲进驻梅家洲,林启荣继续留守九江,三地相顾,不给湘军可趁之机。
咸丰五年十二月十二日,湘军水陆两军齐发,对太平军展开攻击。石达开有多牛,想来也不需要我多费口舌,他有意诱敌深入,以诈败的手段引湘军快船一百二十艘孤军深入鄱阳湖。接着,石达开下令封锁湖口,将湘军合围其中,包了饺子。湘军的大、中战船被太平军牵制无法进入,致使首尾不得相顾。快船被围,大船笨重,俨然一个武林高手失去了武器,战斗力大打折扣。石达开、罗大纲指挥太平军在鄱阳湖驾驶战船肆意冲击湘军,岸上的太平予以火炮支援,最终以湘军数十艘战船被焚毁,损失惨重而告终。
湖口之战,曾国藩大败!据黎庶昌的《曾文正公年谱》所载:“遥望江内水师纷纷溃逃,只剩下少数船只停泊在南岸罗泽南南营旁边,情景十分凄凉。念及自己花费数年心血惨淡经营起来的湘军水师竟遭如此下场,深感大势已去,羞愤难当,遂欲效仿春秋时晋国大将先轸的榜样,策马赴敌而死。慌得罗泽南,刘蓉紧紧抓住马缰,众幕僚寸步不离,经过好一番拉扯、劝解始罢。”
经过一年多的锤炼,“跳水健将”曾国藩改行做了演员,此一番赴死只是为了激发湘军的斗志而已。在奏报朝廷的上书中,曾国藩不但粉饰了自己湖口惨败的事实,稍稍隐藏了些许真相,还将自己“策马赴死”也描述了一下。
高,实在是高,不管是理学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曾国藩归根结底是一位政治家。如此想来,曾国藩的表演就很有意义,毕竟他的顶头上司是咸丰帝,若要在政坛走的长远,就不要忘了时刻向皇帝表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