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的历史舞台上,的确活跃着两个韩信,这也是很多朋友把一些历史事件搞混的原因,不过这两个韩信的人生事迹虽然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曾追随刘邦,但是后来又反叛了刘邦,而且两个人死于同一年,其下场都够让人唏嘘的。
我们常说的韩信,是指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对于他的事迹我们都很熟悉,此人是位不世出的军事家,军事才干绝伦超群,但其年轻的时候曾经寄人篱下,又受过胯下之辱,接受过漂母的食物施舍,后来参加了项羽的军队,做到了项羽的帐前执戟郎,因为项羽看不上他,所以他做了逃兵,跑到了刘邦的阵营,开始不被重用,后来又做了逃兵,但是被萧何给追了回来,之后刘邦拜他为大将军。
接着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平定三秦,之后在刘邦的授权下开辟第二战场,一路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引兵破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被刘邦封为齐王,然后刘邦联合诸侯对项羽展开了总攻,以韩信为总指挥在垓下这个地方将项羽击败,后被刘邦封为楚王,但是后来收留项羽的将领钟离昧,以及心怀不忿行为不检点,被刘邦伪游云梦时活捉,降级改封为淮阴侯,之后刘邦就让韩信呆在长安,但是韩信一心谋反,于是就谋划和外面掌兵的将领陈豨里应外合阴谋叛乱,计划泄露后,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诛杀于长乐宫钟室。
另外一个韩信和上面所讲的韩信的出身就不一样,为了区别两个人,我们就把这个韩信叫做韩王信,因为后来刘邦曾经封他为韩王,而且他本身也是是韩国王室的后裔,为韩襄王庶出的孙子,此人是个长人,身高八尺五寸,不过他并非是个傻大个,也是个很有谋略的人,可能是因为张良的关系,此人跟随了刘邦。
在刘邦被项羽封到巴蜀的时候,他向刘邦建议说,项羽把汉王您赶到离家这么远的巴蜀之地,这哪是什么封赏啊,简直就是惩罚,咱们的士兵都是崤山关以东人士,人人每天都在想着回家,不如利用将卒归乡似箭的心理引兵向东以争天下,刘邦当然也是这样想的,于是在项羽东迁之后,刘邦就赶紧出秦川定三秦。
其实这个韩王信也是个打仗的能手,刘邦和项羽对战的时候,韩国曾经不支持刘邦,于是派韩王信就打韩王郑昌,韩王信就带兵接连攻下韩地十余城,当刘邦所率的汉军到达后郑昌投降,于是这个韩信就被刘邦封为韩王,于是后世人就常称这个韩国的后裔韩信为韩王信。
后来项羽兵围刘邦所在的荥阳城,刘邦用陈平计成功潜逃,韩王信其它一些人被留下来守城。项羽攻破荥阳后韩王信就投降了项羽。
但是或许是项羽这个人真的不行,韩王信觉得跟着他没前途,于是找了个机会又跑回了刘邦身边,再度被刘邦封为韩王。项羽兵败自杀后,刘邦让韩王信仍然作韩王,并且回到了韩国故地。
但是这么做之后,刘邦又后悔了,他认为韩王信既有谋略又会打仗,韩国故地又是兵家必争之地,万一他反叛的话自己会很危险,于是把韩王信改封到了今山西的北部地区,让他在北边抵抗匈奴。
也不知道这个韩王信明明很有谋略又会打仗,为什么却很怕匈奴人,每当匈奴人来扰边的时候,他就和匈奴人私下议和,即便刘邦派的救援部队到了也是这样。刘邦知道后就派人把他责备了一番,没想到韩王信再一次判断失误,他担心搞不好会被诛杀掉,于是就投降了匈奴,成了汉奸,而且经常带着匈奴人来扰边。
刘邦很生气,后来派将军柴武去攻打韩王信,于阵前将他斩杀。
不过后来韩王信的小儿子韩颓当和太子的儿子韩婴在汉文帝的时候带了不少人跑回来投降了汉朝,汉文帝觉得他们精神可嘉,于是一个被封为弓高侯,一个被封为襄城侯,到了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弓高侯韩颓当还立过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