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医健康|人体体温知多少
学校已经开学了,作为孩子健康的监测指标,家长及学校保健老师每天要给孩子测量体温,那么孩子的正常体温到底是多少呢?
人体正常的体温接受大脑内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通过神经及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医学上对发热的定义是肛温≥38℃,或腋温≥37.3℃。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的体温差别在0.01℃~0.02℃,水银体温计可能会发生碎裂,电子体温计相对安全,所以对年幼儿推荐电子温度计测量腋温或者耳温。如果测量腋温,请先擦干局部的皮肤,夹紧体温计,测量3-5分钟。在生理的情况下,体温会有所波动,清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但24小时内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老年人体温略低(可能与老年人新陈代谢比较慢);重症感染、休克、严重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昏迷等情况会引起体温偏低。另外,体温测量的时间点要注意,刚吃完饭、喝热水后、运动后,不适宜马上测量体温。
为什么人体会出现发热呢?主要是由于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通过作用于血液中的一些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原,或者内源性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得调定点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产热增多;另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的调节,使得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另一种发热是由于非致热原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头部外伤、出血、炎症等;引起产热过多的病,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变等都会造成发热。
按体温高低可将发热的程度分为4类,以腋温为准,≤38℃为低热,38~38.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41℃为超高热。虽然急性期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但是持续的高热状态可能存在尿路感染、肺炎等疾病,也可能会引发各种合并症,出现脱水、热性惊厥、电解质紊乱等,如果发现精神不佳、寒战、皮肤发花、呼吸快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如果孩子状态不错,仅有低热,可以建议物理降温,比如房间适当通风,宽衣散热,用温毛巾敷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温水擦拭操作方便,将毛巾浸入温水中,水温32~34℃,稍微绞干,在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处擦拭,保持良好的散热,持续时间15分钟左右,尽量不用力过猛而增加患儿的不适感。不推荐冰水冷敷,小幼儿受到寒冷刺激后,容易导致皮肤血管收缩,不利于散热,一切措施以儿童的舒适度为宜;更不推荐酒精擦浴方法退热。对发热的孩子采用积极的护理,有助于降低患儿体温,减少发热的持续时间。遇到小儿发热,家长不要过度急躁,给孩子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空气流通,环境安静,衣着透气;饮食清淡些,食材容易消化;并补充充足的水分。
人类是恒温动物,每天的体温有轻微的波动,要科学的掌握人体的体温变化,捕捉异常的信号,仔细的观察及时的处理,可千万不要让自己变成“冷血动物”或者“热血动物”噢。
向所有一线抗疫勇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