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去秋来,秋日的阳光褪去了盛夏的热烈,有一种慵懒随意的自在。霜月如水,醉人的秋色化作温柔的清辉,洒向广阔浩淼的河山。大诗人李商隐就有这么一首诗写秋日的霜月,虽然没有《夜雨寄北》广为人知,却也兼具了清幽、浪漫、唯美的巧丽,读来难以忘怀,这首诗就是《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孟秋寒蝉鸣,仲秋鸿雁来,蝉鸣声已经远去,只剩下不时有南飞的鸿雁声声。登楼远眺,秋水共长天一色,迢迢没有尽头。月白霜清,眼中所见是长天浩浩,可以有无限遐想,可以任心思缥缈。千里婵娟,是寂寥也是清幽,是相思也是相忘,在李商隐如海市蜃楼般的笔触下盘旋,起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是一幅空灵又寒凉的画,无边无际,景中蕴情。李商隐写霜月,却不从如水的霜月入笔,反而借天马行空的大胆想象,以及颇具神秘浪漫色彩的素娥和青衣写起。自古青女为霜的代表,素娥是月的象征,笔调悠悠然又有浓墨重彩的绚丽,秋夜的美,原来不仅仅是看得见的楚楚景象,还是梦幻般的清秋色彩。
霜月交辉,幻化成一地虚虚实实的唯美,编织成独一无二的童话。诗人的新奇构思、高情远意,都融入了精巧的句子之间,融入这霜冷月明的清秋夜晚。冰肌玉骨的青女于秋日挂霜,亘古如此,年年岁岁。月宫的嫦娥也是常年孤寂,陪伴她的只有玉兔和桂树。尽管宵寒露冷,高处不胜寒,但千万年来,她们的绰约风姿却始终不变。
诚如王夫之所说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李商隐的寓情寄兴远不只在写秋夜之美,却又朦朦胧胧看不真切,好像秋日的霜,秋日的雾,秋日的水中月。或许是内心深处耿介不随的自然流露,或许是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和不断追求,或许是为了表达超越个人愁苦的豁然开朗,深深浅浅,如那千变万化的秋,皆待人想象。而不管怎样,寒林群山,霜华月色,这秋夜的美景终究是入了画,落入了许多人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