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增城“五治”融合推进乡村治理

2020-09-24新闻6

增城“五治”融合推进乡村治理

增城区在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中始终将重心放在农村,强力扫除农村黑恶势力,同时注重边扫边治边建,坚持党建引领,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治理。通过强化乡村治理,带动全区治安环境的持续向好发展,在连续7年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基础上,今年1至8月又同比下降16.5%。

政治引领,增强乡村治理凝聚力。加强各级党委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等各方力量在乡村治理中同心共向。一是坚持精准培育,全面增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战斗力。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轮训制度,分期分批举办示范培训班,实现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区级集中轮训。注重在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培养锻炼农村基层干部,推荐46名驻村第一书记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持续深入推进“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917.5万元,支持3965名“两委”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学习,取得大专学历的有1835名,报读和毕业人数位居全市首位。实行“村(社区)推镇街选区考察”的培养选拔制度,严格把关,层层遴选,择优选拔村(社区)后备干部。经审查合格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储备的党组织书记人选690名,其他“两委”后备干部人选1431名。二是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即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由同一人担任,真正把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群众认可的好干部确定为“一肩挑”人选,“三个一肩挑”的比例由原来的53.87%提升到100%。三是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严防黑恶势力把持侵蚀基层政权。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16个,采取整改措施106项,投入基层党建整顿资金1991万元,化解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40个,村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基本解决。全区16个软弱涣散村100%达到“摘帽”以上等次,其中考核结果“优秀”的9个,占比达56.25%。通过全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带头,带动党员干部和群众推动全区284条村全部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233条村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142条村庄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5条村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荣获全省首届美丽乡村奖。

法治保障,提高乡村治理保障力。我区依法打掉2个农村涉黑组织,3个农村恶势力犯罪集团,查处涉黑涉恶村干部15人。区委组织部会同区纪委监委、民政等部门建立候选人联审机制,逐个“过筛子”,坚持凡进必审和届中集中联审,先后对1934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核,坚决清理违纪违法村干部,排查出“村霸”、曾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涉黑涉恶等“三类”问题的村“两委”干部36名,全部清理出队伍。依托基层综治中心和一村一法律顾问,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组织区、镇街两级宣讲团到重点村开展法治宣传,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法律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

德治教化,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一是通过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树新风、扬正气,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如中新镇濠迳村通过在村规民约中明确合作社分配田地及分红条件、吸毒人员管理等条款,有效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实现村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作用。全区284个行政村已全面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及上墙工作,完成率达100%。二是积极探索建设“乡贤工作室”。全区共选定26个村居作为乡贤工作室试点,通过严把政治关、道德关、业务关,挑选了44名公道正派、热心公益、德高望重的“乡贤”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目前部分“乡贤工作室”已正式运作并在化解基层矛盾、建设美丽乡村、治理违法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共28宗。三是充分发挥综治兼职网格员在调处矛盾纠纷中的作用,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社区、楼栋和家庭,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据统计,今年以来,综治兼职网格员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共约2.5万宗。

自治强基,激发乡村治理源动力。一是完善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议事决策机制。进一步明确村级议事决策的基本方式、基本阵地、基本内容、基本程序,对议事阵地做好更新维护,着力建好一村一个议事厅。凡涉及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纳入“必须议”的范畴,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常态化、规范化。2019年以来“四议两公开”讨论事项4355个,通过事项4318个,已落实议题共计4171个,落实率达96.59%,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促进来穗人员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12个社区各选举了一位优秀来穗人员担任居委委员,很好地参与了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异地商会作用。发挥40余家异地商会地缘、乡情和链接各方资源的优势,搭建政府、异地商会、会员企业、异地务工人员之间的纽带与桥梁,协助党委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微治理释放大能量。今年以来,各商会共协助党委政府处各类矛盾纠纷5宗。三是发挥“广州街坊·增城群防”联防联控作用。组建一支由2214名村级群防志愿队伍,群防志愿队员大部分由村民组成,充分发挥熟悉村情村况的优势,在邻里守望、化解矛盾、救死扶伤、抗洪抢险等方面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2020年,1-8月,群防志愿队协助公安机关抓获了91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同时,协助公安机关处置警情5354宗,协助化解矛盾纠纷2850宗。

智治支撑,提升乡村治理助推力。推进“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动乡村治理创新,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一是大力推动镇街社区智慧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建设,目前已经有5个镇街建成智慧治理指挥中心,可以实现对辖区的行政村进行可视化、智慧化的治安管理、风险收集分析及人员管控、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等功能。推动农村继续开展视频补点和升级改造,目前已建设村居视频8763路,均已接入到增城区社会智慧治理总平台,全区284个行政村已覆盖视频监控室,并落实了视频监控员。2019年,全年共利用视频排查各类线索18000余条,协助破案1386宗;今年以来利用视频排查线索5791条,协助破案 832宗。二是充分利用综治视联网,推动综治工作提能增效。全区各镇街已形成常态化的运用综治视联网会议系统组织工作例会、警情研判分析会、业务培训会等机制,快速全面地对村居警情进行分析通报,督促村居落实防控工作,加强群防群治工作等。三是通过省综治信息系统加强对单元网格事件巡查,动态上报和分类处置。全区运用数字化管理、网格化管理培训、月通报机制等手段,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2020年1到8月,全区录入综治网格事件数为167797件,办结167409件,处理率为99.77%;网格事件网格账号平均活跃度为97.39%,保持排行全市前列。

#恶势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