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英宗的弟弟,明英宗被俘意外当上皇帝,做了八年皇帝,任用贤臣,稳定朝局,力主抵御外敌,保住了明朝的江山。可惜因为贪恋权力,毁掉了自己的贤名。
他就是朱祁钰,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唯一没有葬入皇陵的皇帝,明英宗把怒气都发泄在了他的身上,死后还被追封了恶谥。结局也是非常惨淡的了。
朱祁钰的出生并不高贵,他的母亲本来是宣宗身边的一名侍女,因为受到临幸才被封为贤妃。这样的出身,造就了他处事谨慎,为人内敛的性格。如果不是因为土木堡之变,也许他一辈子也就这样过去了。他可能也没想到,皇位突然砸到了自己头上吧。
明英宗轻信王振的话,率军亲征,攻打不成反被俘虏,朝中上下一片混乱。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还未满两岁,不适合当皇帝朝中除了英宗之外,最有权威的就是朱祁钰了。于是他在一帮大臣的力荐下,半推半就当上了皇帝。
他上位后先是处理了王振的党派亲信,稳定了朝局。瓦刺想拿明英宗做人质,以此要挟明朝。朱祁钰不为所动,并下令要全力迎敌。保卫北京的一战,瓦刺没有捞到任何好处,面对这种僵局只能悻悻地撤退。这一战保全了明朝领土的完整,没有像宋朝一样南迁。
明朝虽然有内乱,但毕竟有深厚的底蕴,瓦刺本来只想捞点好处,却没想到朱朱祁钰竟然如此地果断。一直关着明英宗也不是办法,于是他们打算和明朝谈判,把英宗放回去,用这种方法来缓和两国之间的矛盾。
朝中的大臣们一听都是非常乐意的,毕竟堂堂皇帝当俘虏,传出去也会丢了明朝的人。但是朱祁钰就不乐意了,他已经当了好几年的皇帝,现在自己的兄长回来,这皇位到底让谁来坐?所以每次大臣提议他都会以各种理由推辞。
最后还是于谦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告诉他就算英宗回来,皇位也不会轻易变动了,毕竟如今明朝时局已经稳定,如果再次更换皇帝,很有可能引发动乱。听了这番话之后,他才准许朝中的大臣前去谈判,把英宗接了回来。
明英宗回来之后,面子上的工作还是要做足的,兄弟二人互相推辞,最后朱祁钰封了英宗一个太上皇。不过他对英宗还是有防范之心的,太上皇只不过是做给人看的,英宗一回去就被软禁在了宫中,生活还不如在瓦刺过的舒服。
这时的朱祁钰已经被权力冲昏头脑了,为了能保住自己的位置,他还废了朱见深,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这种做法也遭到了许多非议。前期的他一心为明朝考虑,是一位难得的明君,但是后期的他一心只想获得权力,导致他在重病后,爆发了事变。
自己的哥哥趁着他生病,在大臣的帮助下重新复位。英宗复位之后就展开了报复,把自己受的委屈都还给了朱祁钰。第一件事就是把他软禁起来,和其他大臣都隔离开。每天只告诉大臣们,他的身体在一天天的好转。
对于朱祁钰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说他患病之后,病情日益加重,最终病逝了。也有的人说他的病痊愈之后,英宗对他有所忌惮,所以派宦官害死了他。英宗复位之后,是很忌讳提起朱祁钰的,所以史书上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
死后的他功绩被否定,英宗把他重削为王,葬入北京西山。到朱见深继位后,许多大臣为朱祁钰鸣不平,认为他的功绩应该被认可,毕竟如果没有他临危受命,明朝是什么样的结局还难以得知。
朱见深虽然认可了他的功绩,但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皇帝的谥号,可是只有五个字。一直到了南明建立,朱祁钰才真正地得到了平反,能够和其他皇帝平起平坐。他的事迹也逐渐被后人熟知。
人有欲望是很正常的事情,朱祁钰在位七年,对外抗击瓦刺,对内稳定时局,和英宗比起来,他更像是一位明君。做出了这些功绩,却因为兄长要回来,就要让出皇位。我想这种情况换了谁也都是接受不了的。
相比起南宋的宋高宗赵构,朱祁钰的做法已经很仁义了。高宗不让岳飞继续北进,就是不想把徽宗和钦宗二人接回来,甚至为了达成目的不惜把岳飞害死。朱祁钰能把他接回来,已经是念及兄弟之情了,后市又何必去拿这一点来批判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