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嘉参观了朋友的新家,发现她家里十分整洁,好像所有东西都井井有条地放在自己该放的位置,再想想自己乱糟糟的小窝……于是小嘉询问了朋友的收纳方法,她给我推荐的一本书,叫《断舍离》。她说看完你就懂收纳了!
所谓的断舍离: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去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小嘉回去就买了书来看,看完真的受益良多啊,对自己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那么一起来透过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学习高级收纳法则吧!1.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看到杂乱的物品被收得规规整整会有一种成就感,第一次小嘉把家里的所以东西分类摆放后觉得家里顿时宽敞了许多,心情也跟着变好了。2.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这样的话就是达到了“断”。
断舍离的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那么收拾的时候只留下自己喜欢的,不需要的东西放在家里再久你也不会使用,不仅浪费空间还影响视觉效果。3.断舍离在行为上要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扔掉。 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
不需要的东西就丢到垃圾桶,一旦有舍不得的念头,家里就永远也不会整洁了!小嘉从前就是典型的不舍得扔东西的人,好看的瓶瓶罐罐,各种花样的袋子,旅行带回来的小纪念物等等,这些东西看起来不起眼,一旦不舍得扔,攒起来就是一箩筐!4.这不是一种留恋,而是一种执念。
嘴上说着这个东西要做个留恋,其实一年也不会拿起来看一眼,这不是留恋,而是你的执念。放下执念,家里的东西自然就只剩下必需品了。5.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7成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5成 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
学会这个原则会令空间看起来更加整洁,就算看不见的空间也不要满满当当的放东西,不便于放置新的物品也不便于拿取,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放五成满最恰当。6.了解自己,放下过去的自己,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当局者迷,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充分了解自己,如果自己想不明白就去问问身边的人吧,也许通过他们你能认识到一个全新的自己。比如小嘉就问了一起合租的朋友,他说,你总是把喝完的饮料瓶和快递纸箱堆起来说拿去卖,可是最后你又嫌麻烦全扔给楼下拾垃圾的老爷爷了,但是这些“垃圾”在家里堆了整整两个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攒这些不需要的东西了!7.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他都能用那样的东西,穿那样的衣服,那随便拿个东西当礼物送他就行了。
你对自己的定位决定了别人眼里的你,其实想想人的一生这么短,不如对自己好一点吧,不要太随便。衣服旧了可以捐掉换新的,自己做一顿晚餐比吃泡面好。8.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断舍离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多练习几次,你会越来越熟练,第一次你可以先扔掉不需要的小东西,慢慢的把不需要的衣物换掉,慢慢的收拾一些不需要的大件物品,慢慢的,家里就会变整洁了。9.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小嘉有一把吉他,是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买的,那时候对音乐充满了兴趣,寒假辛苦一个月的兼职就买了一把吉他,视作宝贝一般,可是学习了两个星期之后,发现自己是个音乐白痴,吉他放在家里落灰。直到去年回家,我把吉他送给了朋友,与其落灰,不如给另一个人发挥它的价值。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10.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暂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 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习惯吧。
小嘉有囤货的习惯,纸品、洗衣液、粮油等等,我会在搞活动时囤上满满一柜子,那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我根本不能在保质期内用完那么多的东西,上个月我在柜子最里拉出一箱洗衣液,距离过期还有一个月,可是我根本用不完啊,也是因为这件事我意识到了囤货的弊端,最初的我可能是为了省钱,最后却把钱都浪费了。11.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 断舍离把身体上的这种自动化系统归为“相”,彻底地进行了断舍离,打造出舒适的生存环境后,自己也就成为完全可以信赖的自己了。到了这个阶段,人就自然而然不会再允许房间出现乱糟糟的情况了。维护住所与生活的舒适已经变成了理所当然、自动化的事。 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一定会获得,与之相对的就是不怀疑和乐观。
学习断舍离收纳法,最初的几次,我每次都要提醒自己按照这个方法舍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后来我好像不需要提醒,大脑就明确的指示那些东西不需要,该扔了。
看完文章赶紧看看自己身边有没有不必要的东西,尝试一下断舍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