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说,孩子练习英语听力时介入文字有害无益?

2020-09-05新闻6

总是有家长跟我们提议:为什么大思英语的主课程不全部配上文字?

家长的意思是,配上文字,孩子就可以将听力和阅读一起学,这样岂不是更好吗?

其实,这真的不好。

从技术上来说,配上文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之所以不这样做,是因为孩子在练听力时,如果一开始就介入文字,会对听力训练的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为什么呢?

听懂的本质:建立音和义之间的直接联系

我们都知道,一种语言,大概有三种要素:音、形、义,也就是声音,文字和意义。

我们要听懂一门语言,只需要声音和意义产生作用,完全不需要理会文字,因此,不排除有的语言,并没有文字。

只要一听到声音,就能立刻想到声音所代表的意义,就能听懂。

即便一个人目不识丁,他也可以用语言交流,即听懂和表达。一个美国的文盲,用英语无障碍地进行交流,甚至辩论,都是可以做到的。

很多不识字的中国农村大妈,吵起架来,辩才也是一流的。

所以,文字并不是学习语言必须要学的,学会了文字,只是锦上添花。要实现交流,首先要听懂,在听懂的基础上,学会说,就可以了。

而要听懂,就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之间的直接联系,让声音直接产生意义,即:

声音—意义

比如,一听到Apple这个词,脑海当中立刻浮现的,就是苹果的图像。当我们听到中文的“苹果”这个声音时,想到的有可能是作为水果的苹果,也有可能是作为手机的苹果。

无论如何,我们都是一听到声音就想到意义,而不会在交流时想到这个声音代表的文字是怎么写的,也没有时间去想。

大思英语通过听音识图的方式让孩子训练听力,目的就是要让孩子能一听到声音,就能理解意义,达到一听就懂的目的。

介入文字,就会阻碍一听就懂

为什么很多过了英语四六级的大学生听不懂英语?就是因为大家在听力不足时,就开始学文字。

而我们是怎么学习英语文字的?无非是采用翻译的方法,左边是英语单词,右边是中文意思,看到单词,想到的是中文的意思。

学了文字再来练听力,就会造成一种阻碍一听就懂的思维:翻译思维。就是听到声音,要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即:

英语声音—英语单词—中文翻译—意义

比如听到Apple这个单词,首先想到是这个单词的拼写,然后用中文翻译一遍,才能听懂。

这样一来,是不能一听就懂的,所以很多大学生能看懂一段英文,却听不懂将这段英文念出来的声音,就是这个原因。

有的英语老师做过一个试验,用英语给学生说一个七位数的阿拉伯数字:,比如“SIX FIVE SENVEN THREE SIX EIGHT NINE FOUR”,看他们能不能全听懂。

事实上,很多过了四六级的学生都听不懂,原因是,他们采用的是翻译思维。

他们是一边听,一边将英语声音翻译成中文,当翻译到第三或者第四个数字的时候,就跟不上了,于是就听不懂了。

研究表明,我们人的瞬间记忆的容量只有7个字符,听到三个英语字符,再翻译成三个中文字符,就6个字符了,所以很多人只能听懂第三个数字,往后就没有印象了。

有人说,那我翻译得很快,不行吗?

答案是,永远也不行。

因为你的翻译速度根本不可能跟上正常讲话的速度。一般而言,说英语的速度是每秒6个音节,一般每秒说3个单词以上,大脑对每个单词的识别速度需要达到小于200毫秒才有可能听懂。

即使你听的英语是0.5倍速的,用翻译思维也不一定能跟得上。

在单词和语法都会的情况下,听不懂的障碍就使用翻译思维,而翻译思维,就是文字介入了听力的过程中。

所以,在练习听力的时候,不要有文字的介入。

文字会对听力造成干扰

对于英语零基础的孩子来说,一边听声音,一边看文字,将声音和文字一网打尽,有什么不妥吗?

答案是,不妥。

除了会让孩子形成翻译的思维,文字还会干扰听力的充分进行。

研究表明,我们的视觉会影响我们的听力,这种效应在学界被称为“麦格克效应”(McGurk Effect),指的是一种在语音感知的过程中,视觉和听觉相互干扰的现象。

如果我们一边看文字,一边听声音,视觉最终就会占主导,弱化我们的听力能力,从而影响听觉的正确判断。

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人盯着字幕看美剧,特别是中文字幕,就认为自己听懂了英语,其实,只要将字幕遮住,他就不知所云了。

因为他貌似在听,实际上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看字幕上了。

而所看的字幕,会反过来配合他所听到的英语声音,使他捕捉到几个听到的单词,产生听懂了的错觉。

所以,在练习听力的时候,要充分调动耳朵的积极性,将文字忘掉吧。

孩子听懂了英语,以后有的是时间学习单词。而且听力好,单词学起来会事半功倍,因为英语是拼音文字,声音和拼写是有密切联系的,英语学习的重点,永远都是音。

#文字笑话#笑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