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6年十二月寒冬,齐国发生了一场立国以来最大的宫廷政变,齐襄公叔叔的儿子公孙无知,联合大臣连称、管至父等人冲入宫中杀死了齐襄公,自立为国君。正所谓"无知者无畏",这还也真对得他的名字,这一切做的都是那么无知而且无智。
齐襄公这个人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那个和妹妹文姜私通并杀死妹夫鲁桓公的姜诸儿。正是因为此事,齐襄公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历史上,名声都不是那么好。
对于公孙无知,可能多数人都不大熟悉,因为他除了策划并实施了这次政变之外,其他的几乎没有任何事迹可以记载。从"无知"这个名字上看他不像是一个有脑子的人。可不知为什么齐襄公他爹齐僖公对他的这个侄子非常喜爱,待他如同己出(也不排除有这个可能),给他的俸禄和生活待遇几乎和太子姜诸儿等同。
因此齐襄公姜诸儿对这个叔伯兄弟颇有意见,公孙无知做人做事也太不低调,仗着大伯齐僖公对自己的宠爱经常与太子姜诸儿作对甚至争斗。后来齐僖公死,齐襄公做了国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孙无知的高等待遇都给免了。公孙无知心中非常怨恨,却也无可奈何,这无疑为他后来发动政变埋下了一枚炸弹。而这枚炸弹的导火索正是"及瓜而代"!
"及瓜而代"有时也称"瓜熟而代",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里使用的机会几乎没有,因而这个典故除非专门研究历史,知道的人极少。典故里又出现了两个人物,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连称和管至父,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两位,公孙无知的政变根本就无法成功。
连称和管至父当时都是齐国的大夫,尤其是连称,在当时的齐国也曾是一个风云人物,但是除了"及瓜而代"这个典故,史书里对他却无记载。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庄公八年》:"襄公使称与管至父戍葵邱,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
鲁庄公八年,也就是公元前686年,这时齐襄公已经做了十二年的国君。这一年的农历七月,按节气来讲已是瓜熟季节,这时齐国的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戍守边境葵邱已满一年。按照齐襄公当时的允诺,他们在上一年瓜熟时节去葵邱防守,等到来年瓜熟时节就会派人去替换他们。可是一年时间已到,瓜不但成熟而且眼看着就要拔掉瓜秧了,襄公还没有派人去替换他们。这期间也曾有人提议要求换防,可不知为什么襄公一直没有答应。
从这时起,齐襄公就为自己种下了一棵苦瓜,往后的时间就等着他坐食其实了。
葵邱就是葵丘,即当时的临朐小关葵丘岭,这里是齐国边陲,地势险要,环境恶劣,连称和管至父在这里戍守一年也实在不易。齐襄公之所以在这里驻军,因为此处西南可以防备逃到鲁国去的公子纠,东南则可以阻止逃往到莒国的公子小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齐襄公迟迟不换防,惹得连称和管至父牢骚满腹,十分生气,可又不能私自撤回。时间长了,二人决定不再等待。他们知道公子无知和襄公之间素有恩怨,于是和公子无知一拍即合,密谋策划政变,反叛襄公。
连称有一个堂妹,也有的说是亲妹,是襄公的偏妃,得不到襄公的宠爱,幽怨颇多。连称就找到她,让她随时观察并报告襄公的一行一动,那就等于在襄公身边安插了一个间谍,并许诺她事情一旦成功就让她做无知的夫人。
这一年十二月,已经到了冬季,齐襄公到姑棼游玩了一番之后,又到沛丘一带打猎。围猎时遇到一头大猪,非但不逃还向他横眉冷目,襄公非常奇怪。他的随臣告诉说,这大猪看上去像彭生,莫不是他向君主索命来了。襄公大怒,取弓搭箭就射。大猪不但没有受伤,却反而像人一样站立起来朝着襄公吼叫。襄公受到惊吓,从车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只脚,而且还弄丢了一只鞋。
彭生是谁?就是当年那个杀害鲁桓公后来又被齐襄公杀掉"以谢鲁"的大力士。
齐襄公回行宫以后,恼怒交加,责令一个叫费的管鞋人去把鞋子找回,费没有找到,齐襄公就责打了费三百鞭子,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襄公受伤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公孙无知和连称、管至父等人那里,他们听说齐襄公受伤,觉得时机已到,便率领徒众闯入行宫攻击齐襄公。在行宫门口遇到刚被责打出宫的费,费知道事情不妙,打算先稳住他们,说:"你们放心,我刚被责罚挨了鞭子,不会抵抗,但是你们也暂且不要进去惊动宫中,惊动宫中就不容易再攻进去了。"
费担心公孙无知不相信他,便解开衣服,让他们验看自己的背后的鞭伤,公孙无知于是相信了费的话。费表示愿意和他们一起行动,请求先进宫去探一下情况。费进宫后,立即将齐襄公隐藏到门后。过了一会儿,公孙无知担心事情有变,于是率众攻入。费与宫中侍卫、襄公宠臣等人全力反击,无奈势单力薄,最后失败,费等人全部被杀。
公孙无知进入宫中,搜寻了一番没有找到襄公,后来发现有两只脚露出在门下边,正是襄公藏身于门后,于是将齐襄公拉出杀害,而后公孙无知便自立为国君。
在这个过程中无知还误杀了一个叫孟阳的人。《左传》记载,无知等人冲入宫中,看到床上躺着一人,以为是襄公,杀死之后才发现不是。想来孟阳应该是襄公身边的侍臣,费返回后把襄公藏在门后,让孟阳躺在床上伪装襄公,不想竟被无知等人误杀。其实也说不上是误杀,当时情形,凡跟随襄公的人恐怕都会难逃一死。
齐襄公之死,我们也不能把罪责完全归咎于无知、连称等人身上,也不能把他们简单地认为是乱臣贼子,其主要原因还是在襄公这里。假若襄公当上国君之后依旧对无知采取怀柔和优惠政策,搞好兄弟关系,那么他还能有什么可以怨恨?没有怨恨,也就没有了以后发生的事情了。
驻守边境确实十分辛苦,轮流换防也是国之常情,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襄公迟迟不肯把连称他们替换下来?史书上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所以至今仍是悬疑。有人说当时襄公昏庸无能,荒淫无道,终日只知道饮酒作乐,享受于游玩围猎之中,偶尔再和文姜妹妹私会,没有时间考虑换防之事。其实驻军换防之事并不复杂,只要下诏让手人去做就可以了,何来没有时间?这其中肯定会有其他原因的,这个原因或许只有襄公知道,而现在我们则是永远无法知道了。
葵丘遗址
不知连称的那个妹妹当没当上无知的夫人,猜想她的结局也不会有多好。因为无知后来到雍林游玩时被憎恨他的雍林人偷袭,连同连称等人都被杀死。这便有了后来齐桓公称霸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的事情。
历史没有如果,所有过往的事情都无从再去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