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城街道:社工“敲敲门” 分类知识进家门

2020-09-05新闻9

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 “咚、咚、咚……您好,我们是社区的,来给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9月5日,古城街道不少居民家都响起了敲门声,一个个垃圾分类宣传大使就站在门前,准备为他们送上“豪华礼包”。

当天上午,燕堤南路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居民赵彦博小朋友家中,向他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通过图文竞猜、知识问答的形式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分类。“普通电池不含汞属于其他垃圾,纽扣电池、充电电池含汞属于有害垃圾。一颗纽扣电池会污染六百吨的水资源,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环境。”赵彦博向社区工作人员“炫耀”着自己的垃圾分类知识。

今年六年级的赵彦博每天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吃完剩下的饭菜他都会主动倒入厨余垃圾桶中,并通过视频软件了解垃圾分类,是一位社区垃圾分类小达人。

此外,古城街道特钢、西路北等社区也纷纷开展“敲门”活动,向社区居民、志愿者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共同建设绿色生态家园。

据了解,《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垃圾分类日益成为首都精细化治理的重要工作,垃圾分类不仅需要广泛的社会动员,更需要社会群众的广泛参与。对此,古城街道以“ 敲敲街坊门 垃圾分分类”为主题,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调研活动,让居民说说垃圾分类,聊聊创城工作,增强大家的参与性。

除了“敲门”活动,古城街道还将通过访谈提纲、调研问卷收集社区居民关于垃圾分类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完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动员、挖掘社区中社区环保达人、文化达人等群体,使其加入到社区垃圾分类主题服务活动中来,主动认领古城创城任务清单。

据悉,古城街道“老街坊”志愿者们是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主力军”,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桶前值守”、卫生大扫除、“认领”斑马线等志愿服务,以家园主人翁的身份,影响和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将文明之风吹进更多楼院儿。

在燕堤南路社区,就有一支5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伍,“主攻”小区里的环境乱象,捡拾白色垃圾、烟头、狗便,劝说不文明行为。垃圾分类新规实施后,老街坊们又有了一个新身份,那就是垃圾分类志愿者。“老街坊”志愿者队伍中,很多都是老两口儿一起上,每天值守在桶前,守护家园环境。

#垃圾分类#街道#知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