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如果发现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父母对孩子不良行为如何教育?

2020-09-05新闻7

年幼的孩子并没有“我的”“你的”这样的所有权概念,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便伸手拿了放进口袋或带回家里。

无论孩子拿了别人多么小的一件东西,大多数父母都会惊恐万分,感到很焦虑,毕竟这与品行密切相关。如不严加管教,长此以往,孩子定会步入歧途。虽然孩子的不良行为可能没有那么深刻的恶意,但还是应该从小进行教育,“勿以恶小而为之”。

孩子偷拿东西的心理因素

应该说,孩子偷东西的事是不会发生的。但是,我们又发现,即使生活条件很好的家庭,也时常会出现孩子偷拿别人东西的事情。从儿童心理学来分析,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是有两种心理因素引起的:

(1) 孩子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望,他对自己没有玩过的东西,既好奇又想获得,而且企图马上获得。在私欲的引领下,她便悄悄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2)孩子有一种异乎常人的冒险心理,他们心想,我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不知道,这是多么刺激和神秘呀。偷东西的行为大多数发生在孩子幼年时,大多数孩子并不清楚偷拿行为的卑劣之处。因此我们的家长要注意在这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父母发现孩子偷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后,对孩子的行为不要反应过度,也不要掉以轻心,可从以下4个方面做起。

先让孩子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可耻的行为

跟孩子说清楚,偷拿别人的东西是极为可耻的行为,它会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一定要克服这个坏毛病,包括家里的东西,家里的钱也不可以随便拿的。

对孩子进行教育

如果孩子“偷”了东西,父母首先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待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之后,一定让他将偷来的东西当面还给人家,最好让她自己去,如果他不自己去,就带着他一起去。让他当面向人家道歉,培养他的羞耻心,强化他的自制意识。

对这种事,父母最忌讳夸大事实和乱扣帽子。例如,千万不要骂孩子是“贼”,恐吓他“将要坐牢”等,把孩子贬斥为贼,把孩子偷东西看作是借东西,而视若无睹,这两种做法都有害。孩子有偷拿东西的行为时,家长应具体分析偷窃的原因,对事不对人的对孩子进行教育。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要为孩子做表率,知道孩子认识自己的“所有权”。“这是我的”,自己有权使用和安排;“那是别人的”,自己不能随意拿来据为己有。要让孩子明白,商店里的东西没有付钱就是别人的,不是自己可以拿的;即便是自己家商店里的东西,也不能乱拿。同时,父母要让孩子清楚的认识到“偷”是一种坏行为。为了让孩子对“偷是一种坏行为”有深刻理解,父母可以让孩子想象,如果别人拿了他心爱的东西,他会是什么感受。而后,让孩子推己及人,理解会带给人严重后果,不仅损失钱财,还会让别人伤心。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控制冲动的能力。例如,买回孩子想要的东西,父母可以不马上给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当他有好的表现时才能得到。如果孩子没有乱碰商场里的东西,家长一定要表扬孩子的自制力。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不要为占到一些小便宜而沾沾自喜,自己有过失时要及时弥补或道歉,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很重要。

如果发现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父母绝对不要把孩子的过错揽过来,替孩子承担责任,这样会使孩子丧失责任感。

你的孩子偷拿东西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