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从历史上看,主战硬拼与主和妥协,哪种对国家发展更有利?

2020-09-04新闻8

我国历史上朝代众多,其中不乏一些血性敢战且全民尚武的王朝,那么相对应的,朝堂之上习惯使用妥协和退让去解决战乱和外部侵略的王朝,也不会少。但这些王朝变成他们当时的那个样子,其原因除了统治者自身的意志之外,也包括朝堂之上掌握绝对权力的某些权臣,对于国家军事外交政策的全力干涉。

但是我们在分析一个王朝,是否属于血性尚武之时,也要考虑这个国家当时所处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威胁。主战硬拼与主和妥协,哪种对国家发展更有利?其实都是有利的,主战是凭着自己的实力打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和平!主和,主要是用经济手段和商业行为干预战争行动,避免兵祸对国内经济的破坏。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之下,这两种决定所起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汉唐威武靠的是向北进军,诛灭游牧民族主力部队的骄人战绩!

北方游牧民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们中原农耕为主的封建王朝的心腹大患。不管是携统一全国之威的汉高祖刘邦,还是当时没有成为各民族天可汗之称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曾经在游牧民族军队的面前吃过大亏。

刘邦因为轻敌冒进,好歹被围困在白登之内,后续汉军主力部队赶到以后,加上自己的外交攻势,没有受到什么太大的威胁。主要是匈奴冒顿对于刘邦和吕后的人身侮辱,让老刘头夫妻俩都很是郁闷的一番。而唐太宗李世民被突厥部队突然杀到长安城外,惊出一身冷汗。李世民冒着生命危险,亲率数人到突厥大军面前谈判,靠人格魅力和口才,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好歹让突厥军队撤军。

但是汉朝和唐朝都拥有统一的国土,汉朝经过几代人发展积蓄实力,提高综合国力,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实施了全面性的进攻。以杀伤匈奴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将匈奴的发展潜力摧毁殆尽。而唐太宗李世民同样是经过数年准备,通过快狠准的定点式进攻,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突厥这个游牧民族政权连拉带打,解除了他们对大唐的威胁。

所以在和平统一的环境之下,国内生产稳定,没有内乱的基础上积蓄实力,在强大综合实力的基础上,主动进攻,以战促和。大唐天可汗之名可从来都不是人家送来的,都是靠唐军一点点打出来的!

两宋富足天下也曾不缺北伐之志,可惜最后虎头蛇尾主和为先!

北宋在建立之初整合了原北周的诸多军事力量,并通过多场兼并战争完成了统一全国的进程。在对军队进行了限制性的改组以后,携统一之军威,宋太祖赵匡胤集结国内大部分精锐部队,希望收复被辽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

在北宋开国之初,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强悍的。宋军能够在多次战斗当中击败辽军,可惜总是因为执行问题和军制矛盾,宋太祖和宋太宗多次北伐行动,均告失败。加上失去的西夏崛起而占领的产马之地,北宋士大夫阶层开始尝试使用金钱外交手段,提升文官阶层的地位,并通过各种手段压制武将阶层。这种自上而下并且皇帝默许的行为,造成了两宋时期不缺血性勇武的悍卒名将,却胜而达不到战略目标,败而全军溃散的情况比比皆是!

于是错误的开始造就了错误的延续,两宋期间因金钱外交和错误决策,让多少汉家儿女失去田地和生命,也让富足的两宋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送钱给契丹人、女真人甚至还想送钱给蒙古人,打仗不行,送钱轻松。让两宋期间的士大夫阶层大多毫无血性,遇到战事跑路为先。文天祥之辈的气节也掩盖不了整个大宋文臣的眼光短浅和自恃清高。崖山之败的悲壮,何尝不是北宋制定的以文抑武国策的最大失败?

对于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而言,大宋富庶多金,文化传承高绝又能怎样?就算你统一中原却不敢言战,想要钱财美女去抢就行,实力面前不存在苟且和温存!

明末时期内忧外患,主战没错但早已后续无力!

大明自明成祖朱棣开始,开始了“天子守国门”的实际行为。虽然出现过“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大军几乎全灭这样的至暗时刻,但好在国内有能臣支撑大局,为大明朝解决了这个几乎亡国的难题。

可是因为制度问题和混乱的朝堂纷争,大明自中期开始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为了保护大量实现了非法兼并土地的地主阶层利益,明朝士大夫阶层的价值观出现偏差,面对内忧外患,一边捞钱一边主张围剿。比如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戚继光自己敛财并结合朝廷军饷才能组建军队杀敌,辽东李成梁家族更是通过私分土地,激励家丁的战斗意志对外作战。

朝廷收不上来税,还要供养大量贪得无厌无所事事的王爷,不少士卒军饷被克扣,普通的农民更是被加倍收取为了打仗而加征的辽饷、剿饷与练饷,失去了对朝廷的信心。反观大量既得利益阶层,灯红酒绿,生活腐化。可以说那时候的大明最高统治者和官僚阶层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离心离德,而平民阶层因为沉重的三饷负担,对于大明的认同感也在慢慢减弱。

以此经济基础和民心,在和平年代还能凑合着过。但是到了崇祯年间,内部农民起义席卷多省,东北的皇太极经历对明作战多次大捷,顺势就称帝了。这个形势,大明不得不打!大明必须要打!

可是无源之水难成大事,无本之木难为大明!大明先稳住国内形势,与民休养生息才有对外作战胜利的可能性。崇祯帝擅长远程微操,多疑好杀,急功好利。葬送了大明最后一丝喘气的可能,煤山之上一条白绫终结了大明。

结语:中国上下五千年,那么多的王朝那么多的春秋。其实每个王朝在末期都不乏血性男儿希望力挽狂澜,在这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国力昌盛,国民尚武,王朝在大一统时期,能够凝聚最大的军事力量,解决周边所有有威胁的政权,促进民族大融合,博一个留名青史的军功盛名!

但若是在内忧外患之时,朝廷失去了民心,官员不再对得起所学圣贤之言,文官爱财武将怕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依然以主战的姿态去面对外敌,换来的可能是改朝换代,国破家亡。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没有忍辱负重,哪来涅槃重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以主和的姿态换取宝贵的喘息时间,重新发展壮大,整个王朝才有可能再次呈现中兴之态!

#李世民#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