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 刚,《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新闻发布会举行。
会上干货满满,敲黑板、划重点:
在哪儿?
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以太湖岸线为界,北至范蠡大道、分范线、钱胡路、高浪路、沪霍线,西至长深高速,东至周万路、人民路(宜兴)、贡湖大道、通锡高速公路(S19),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湖岸线约108公里,从东向西经过新吴区、无锡经开区、滨湖区、宜兴市主要板块。
《规划》为未来10年的发展“定目标”“划重点”▼▼▼
规划期限为2020-2025年,展望至2030年。
总定位
无锡建设开放创新之城的生态中枢
引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地标
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战略平台
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节点
阶段性要求
“三年起步、五年成形、十年见效”
到2025年
呈现“开放创新生态中枢位势显现、科技创业创新生态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取得突破、全球科教智力资源加速汇聚、区域协同创新带动作用彰显”的发展态势。
到2030年
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力争在集成电路、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领域培育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诞生一批原创新兴产业,部分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进入全球前列,形成适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跑”发展需求的创新治理体系和创新创业文化,成为全省发展领先、长三角创新示范、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重点构建
“一核十园多点”拥湖发展格局
“一核”
即太湖新城,以无锡经济开发区、无锡山水城科教产业园和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为核心,突出新城首位度、体现高端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打造无锡产业技术创新的“中枢”和“内核”。
“十园”
即太湖湾科创带沿线各市(县)区发展潜力较强的园区平台,突出产业承载主导功能,以特色化、集约化为发展导向,重点推动未来产业园、特色产业园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三类园区建设,推动重点园区围绕主导产业,以造链、强链、补链、延链为核心,率先打造标志性现代化产业链。
“多点”
即太湖湾科创带沿线的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突出科技研发、创新孵化、文化教育等功能,强化高层次人才汇集、高水平高校院所集聚、高品质服务供给,推动形成载体平台互联互动、功能定位合理清晰、组织建设高效持续的发展格局。
《规划》强调
要坚持开放包容
打造环太湖新经济生态圈,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1+N的规划和政策体系,协同联动沪苏浙皖“环太湖”城市群,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示范引领市域一体化、全面服务省域一体化、积极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四大圈层联动,推动构建由内到外、从弱联系到强链接的创新经济生态圈,助力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要坚持产业主导
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聚焦集成电路、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突出科技型企业梯队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跨界融合,带动无锡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产业主导权、发展主动权。
要坚持人才引领
建设创业创新人才首选地,深化实施“太湖人才计划”,打响“太湖人才峰会”品牌,建设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区、人才体制机制试验区、科技人才服务示范区为着力点,营造良好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以人的价值驱动带动创新驱动格局构建。
要坚持创新驱动
建设太湖湾区科创共同体,围绕“开放、多元、活力、共赢”的新经济创新生态圈构建,探索促进创业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组织新模式新机制新形式,形成生态赋能型发展结构,支撑太湖湾科创带高水平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服务支撑
强化科技服务业赋能作用,围绕各类创新主体需求,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优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运营机制,建设“云上科创带”,促进技术链、资金链融合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科技服务业赋能创新功能与产业功能协同提升。
要坚持城市赋能
营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立足交通设施先导、生态环境为本的建设理念,优化基础设施、“新基建”和服务配套供给,突出“最江南”生态文化底蕴。
要坚持制度改革
营造现代化治理发展环境,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深化科技创新治理改革、建立完善管理运营机制、强化要素投入环境保障。
无锡的重大发展机遇来了!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未来可期!
(来源:无锡博报 图片:葛嘉岑、赵望舒 编辑: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