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这个皇帝的手段好成功,百姓即使饿死,也不找他的麻烦

2020-09-04新闻13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久的一个皇帝,他文治武功自封“十全老人”,但后世对乾隆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作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乾隆自然是很有手段的,但有时这些手段有时也太过无情。

在中国历史上,不管谁当政,都会有一两种势力兴风作浪。比如乾隆的父亲雍正,他是个非常厉害的皇帝,但雍正当政时,也出现过年羹尧这样的权臣。康熙晚年时,他的儿子们各自结交朝中大臣,形成朋党争夺皇位。但唯独乾隆却把诸种势力几乎全部压服,可以说是历代皇帝中做得最好的,那么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年羹尧

乾隆的做法就是切断上下阶层的联系,消灭不稳定因素,让中国人变得麻木。

首先乾隆要防范老百姓起义、闹事。他对老百姓有两副面孔,一个仁慈一个残忍。乾隆批阅奏章时,有时地方官写灾情汇报写得惨了点,乾隆会一边看一边掉眼泪。他在位时还做了一件中国历朝历代皇帝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就是五次普免全国钱粮,除此之外,还经常有局部的免税、减税。

但另一方面,乾隆又非常残忍,他对不听话的老百姓非常残酷。乾隆朝的经济繁荣,贫富差距具大,社会上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老百姓跑到官府去请愿、上访,的事情也非常多。乾隆对这种群体性事件有一个原则,聚众上访闹事的超过40人,就按谋反来处理,为首之人绝不放过,这点和大明朝是完全不一样。

有一年,江苏发生了灾荒,苏州粮商把大米囤起来不卖,要一步步哄抬粮价,老百姓受不了,就集体跑到苏州知府那里请愿,想要开仓放粮。领头的是一个叫顾姚年的秀才,这个人为了表示自己对朝廷的恭顺,他去请愿时让人把他的胳膊在背后捆起来,表示是朝廷顺民,并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想表达大家的意愿。

千里饿殍图

苏州知府看事情有民变的趋势,就把这事汇报给了乾隆。乾隆当即批示:第一,要立即开仓放粮,平抑粮价;第二,带头的这些人,特别是顾姚年一定要处死。后来顾姚年果然就被苏州知府在大堂上当场打死。这就是乾隆处理群体性事件的一个不变的原则——对底层社会的各种请愿、示威就一个态度,只要你想要表达自己的声音,就一定要压制,一定要把各种不稳定的苗头消灭在萌芽,这样才能保证江山稳固。而至于什么人权,自由之类的那完全是不在考虑范围的。

其次乾隆消有能力不稳定的知识分子,而他用的手段就是文字狱。清朝一直都有文字狱,但康熙、雍正两朝加在一起也不过30起,而乾隆一人就制造了130起文字狱,大肆烧毁古迹典阅,执行愚民政策。而且乾隆朝文字狱跟以前不同的是,以前的文字狱打击的都是朝廷的官员,或者是社会上知名的文人,主要还是政治斗争。但是乾隆朝的文字狱打击重点是社会底层的文人。

乾隆熟读中国历史,他总结出一个规律:在底层社会中对皇权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失意文人,即科举考试总考不中的那些人,例如大清最早的,范文程,宁完我之类的。因为这些人自我感觉良好,想要当官,一旦考不上公务员,就会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旦社会上有动荡,他们往往会充当出头鸟,带领老百姓起事。而且他们识文断字,比一般人能力要强一点。因此乾隆对这种,老是考不上公务员的人绝不留情。

而没有了广大的群众基础,上层贵族就算再有野心,也难以兴风作浪,毕竟无论他们怎么搞,都得不到民心嘛。而中国人也几乎都变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派,变得麻木无知,到了清末,很多人甚至到饿死都不会觉得,朝廷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乾隆#雍正#康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