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助力怒族打赢深度贫困攻坚战的“三峡答卷”

2020-09-04新闻5

沿着云南省怒江两岸的美丽公路前行,江水奔腾,一路风光无限,两岸随处可见漂亮的怒族、普米族聚居村寨。与4年前初次进怒江相比,2020年6月记者再进怒江采访,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眼前一幅幅脱贫致富的人间喜悦图景。

从这条路出发,精准扶贫的“国家队”三峡集团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见证了三峡集团与怒族群众的深情厚谊。4年多来,三峡集团始终把帮扶怒族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用真情开展帮扶工作,用真心帮助怒江发展,用真爱关怀贫困群众,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9亿元,紧紧围绕三峡集团精准帮扶的福贡、贡山、兰坪3个县、15个乡(镇)、56个村、怒族、普米族人口0.87万户2.85万贫困人口,帮扶怒江怒族、普米族聚居区精准脱贫攻坚。

福贡石月亮小区三峡幼儿园 本文摄影:尹春

福贡匹河三峡桥

经过4年多不懈努力,到2020年6月30日,怒江州所有怒族群众中建档立卡户都已经达到贫困退出标准,即将宣布成功实现整族脱贫。

聚焦六大工程全面精准发力

三峡集团与云南省的情谊源远流长。在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过程中,三峡集团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积极做好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3月,三峡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认真履行央企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与云南省政府签订《支持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攻坚合作协议》。按照协议,2016年至2019年三峡集团投入20亿元帮扶资金,围绕能力素质提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工程,对云南怒族普米族景颇族3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给予持续帮扶,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万人,涉及4州(市)11个县(市),21个贫困乡(镇)、100个贫困村。

贡山捧当赤科安置点

截至目前,已助力怒族、普米族、景颇族聚居区7个贫困县实现摘帽,172个贫困村出列,10.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直接和间接受益人口达17.5万余人,已帮扶普米族、景颇族两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怒族业已达到脱贫标准。三峡集团助力云南兑现了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承诺,为云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贡献了三峡力量。

4年多来,三峡集团完善帮扶措施,确保精准落实合作协议,坚持把好事做好。为使每一分脱贫资金都花在刀刃上,三峡集团与云南省联合制订《帮扶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从顶层设计到操作层面为“集团帮扶”模式提供制度保障。

沟通会商,无缝对接。三峡集团与云南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实施方案、项目申报、资金拨付、项目进展等进行会商。双方保持顺沟通畅,高效完成预期任务。此外,三峡集团还完善集团精准脱贫工作机构,为帮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福贡匹河干布小组安置点

走访调研,畅通联络。工作机制建立后,三峡集团成立扶贫工作队,建立联络员制度,多次深入帮扶工作一线开展扶贫工作,推动工作和责任落实。

规划先行,有效引导。双方共同研究帮扶需求,云南省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建档立卡,确保资金拨付直接到项目、直接到人。在项目申报指南中,将素质提升、安居工程、劳务输出等项目置于优先位置,从而做到适度引导、有效引导。

动态管理,严格使用。在资金拨付上,三峡集团开通“绿色通道”,确保资金按时到位。云南省将帮扶款直接拨付到县,省、州(市)对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和统筹,对资金使用实行动态调整完善和动态管理,实现资金的有效、精准使用。

建好房子配好设施精准发力攻坚破阵

怒江州贡山县捧当乡闪当村民张永福祖孙三代,一直生活在干栏式“千脚房”里,在三峡集团帮助下,一家人早在2017年就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两层楼房。

千百年来,怒族群众大多居住在由竹木混搭建成的千脚房、叉叉房、篾笆房、木楞房、茅草房中,结构极为简单,人畜混居,安全卫生条件极差。对于居住在深山峡谷的怒族、普米族群众来说,住房安全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三峡集团将建设和推进安居工程确定为帮扶三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的首要任务,主攻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怒族民族传统村落房屋改造,着力解决怒族聚居区贫困群众的住房保障问题。4年来,三峡集团根据贫困户住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户因人精准实施安居工程,累计投入26818万元,用于怒族、普米族聚居村寨贫困群众的住房建设,累计投入9825.47万元推进易地搬迁住房环境配套工程,怒族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贡山捧当赤科安置点

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千余户群众住上美丽宜居住房,万余名群众搬进安居房。采用“政策补助、统规自建”的方式,完成怒族、普米族聚居区5849户安居房建设,完成1035户美丽宜居住房建设,实现怒族、普米族聚居区建档立卡户均有一栋遮风避雨、人畜分离且达到抗震标准的美丽宜居住房。

告别叉叉房,一步跨千年。居住条件大大改变了,为了让搬迁后的怒族群众能“搬得出、稳得住”,三峡集团集中精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后半篇”文章,充分结合怒江州怒族、普米族聚居区脱贫攻坚实际,投资建设一批环境配套工程,提高贫困村寨的公共服务能力。2016至2019年,三峡集团累计投入24158万元,建成一大批安置点农村学前教育校舍、农村交易市场、农村节能照明工程,蔬菜基地配套设施、村组道路、村道硬化、运动场地等易地搬迁配套工程,为一批易地搬迁点建成了幼儿园、扶贫车间厂房、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活动室、雨污分流工程,精准实施群众迫切期盼的民生工程,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贡山双拉村幼儿园

怒江峡谷地势陡峭,由于经济发展薄弱、人口稀少等原因,怒族、普米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落后,“出行难”成了当地群众最挂念的一件事。三峡集团投资帮助建成乡村道路67公里,村组道路187公里,村内道路硬化76公里,农村危桥改造6座,极大改善了怒族、普米族聚居区交通出行条件。

公路进深山,天堑变通途。三峡集团立足民生改善怒江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助力乡村振兴,建成一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得到全面改善,怒族群众公共服务保障条件明显提升。修通成千上万条“三峡路”,从前的过江溜索被一座座跨江吊桥取代,从前的人马驿道变成宽敞的硬化道路,摩托车拉运生产生活资料替代了人背马驮的原始生产方式,山里群众往外走,山里山外的资源相互流通,群众脱贫意愿更加强烈。

为了解决部分怒族、普米族聚居区贫困村饮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问题,三峡集团积极参与贫困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村,建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8个,让缺水群众喝上安全卫生饮用水。建设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15个,解决了贫困村农田灌溉用水难题。

助教育提素质帮群众“富脑袋”

2016年8月,云南民族大学新生余芬早早地赶往怒江州贡山县县城,参加三峡集团帮扶贫困大学生爱心助学座谈会。余芬的家是贡山县茨开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一直靠国家低保勉强度日。不久前,余芬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然而她却高兴不起来。45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让她为难。在三峡集团帮助下,余芬和全县的其他139名家庭困难大学生领到了2000至5000元不同标准的助学金。

扶贫既要扶志,又要扶智。三峡集团把提升教育素质作为帮扶重点之一,把教育扶贫推进到“直过民族”地区的每一个角落,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6年至2019年,三峡集团累计投入5851万元,通过修建贫困村教育基础设施、推广爱心扶贫超市、培训乡村医技人员等措施,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和精神贫困。

福贡匹河中学教学楼

三峡集团践行“扶贫励志助成才”教育扶贫理念,把“智志双扶”推进到怒族贫困地区每个角落,实现了学前点或幼儿园全覆盖。共资助贡山县891名贫困大学生,福贡县18名贫困大学生学费,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学历教育水平和就业能力。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托坪村“三峡幼儿园”建成后,完善的幼教设施条件吸引了城镇居民,匹河怒族乡主街以及托坪村五湖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居民,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村幼儿园来上学。像这样条件良好的幼儿园,三峡集团在福贡县共投资建设了19所。

福贡鹿马登中学

2016年至2019年,三峡集团投入帮扶资金3664万元,完成4所中小学校建设,建设学前教育校舍28所,有效解决怒江州怒族、普米族聚居区教育设施发展滞后、教学资源配置不足,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推进不均衡等问题。

为了补齐基本医疗有保障短板,三峡集团投资改扩建乡镇卫生院(所)4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5所,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9个,建设重点疾病防控能力提升项目1个,购置残疾人辅助器具2446套、标准化卫生室医疗器械84套,建设医疗机构污水处理项目1件,帮助建档立卡户结核病专项集中筛查救治项目102665人,补助重大精神病及肺结核病患者936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95610人,改造残障人员家庭无障碍设施1052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95610人,极大改善怒族、普米族聚居区贫困村群众看病就医条件。

助产业扩就业帮群众“富口袋”

找好特色路,土中生黄金。三峡集团与云南省立足于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产业扶持合作力度。充分“把脉”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发挥群众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推动扶贫模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4年来,三峡集团累计投入资金10816万元,用于帮扶怒族、普米族聚居区贫困村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引导有能力的怒族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谋发展,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困难群众造血功能增强,致富信心十足,从以前的“贫困户”变成现在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建设特色村寨,发展旅游产业。帮扶建设怒族、普米族聚居区发展旅游景区1个,民族团结示范乡镇、特色旅游乡镇建设7个,特色旅游村(寨)、民族团结示范村265个,建设完成普米族文化传承保护项目,实施的一批项目为提升怒族、普米族村寨自身发展能力和后续发展旅游产业打下基础。

贡山中药材种植基地

发展种养殖业,助力脱贫增收。实施种养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发展经济作物4322亩,经济林果180亩,林下产业145亩,猪牛羊等畜类11113头,中华蜂4000箱,特色农户培育279户。帮扶项目以“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组织实施,基本实现怒族、普米族聚居区每个农户有1个以上增收产业,产业发展规模渐渐壮大,覆盖面持续提高,产业扶贫成效明显。

加快电子商务建设,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为了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提高群众收入,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拓展电子商务及相关配套服务在农村的服务领域,三峡集团帮扶发展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乡镇电商服务站,投资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4个,发展村集体经济2个,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

三峡资金还帮助解决了部分产业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完成生产路17.3公里,生产桥15座,产业发展灌溉设施建设5个。通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极大地提升和完善了怒族、普米族聚居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增添了后劲。

三峡集团十分重视贫困群众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自我造血能力,先后投入98万元帮扶资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福贡县开展怒族贫困党员技能和怒族村寨专项旅游职业培训,累计培训248人次,开展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焊工技能培训97人次,开展贡山县汽车驾驶培训50人,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各项劳动技能培训,提高致富技能本领。

一人就业,脱贫一家。为了帮扶怒江州少数民族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峡集团接收49名贫困劳动力到金沙江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工地上岗就业,让贫困家庭走出大山,有效提高贫困群众素质和技能水平,为贫困群众增收提供就业渠道。

福贡知子罗扶贫车间棒球加工

建成一批扶贫车间,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在福贡县各个搬迁安置点里,随处可见“三峡扶贫车间”里缝棒球的男女工人正在忙碌。在匹河怒族乡知子罗村搬迁安置点,40岁的和义妞是远近闻名的槰棒球能手,她参加全县棒球缝制比赛获得第三名。“以前家里靠丈夫一个人打工挣钱,现在我也可以在家门口挣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和义妞家种有1亩草果、2亩茶叶、3亩核桃,丈夫打工,农忙回来帮忙。她开玩笑说:“我们家里已经形成了一二三产业。”

振兴怒族村寨做好后续文章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居住条件,三峡集团通过生态扶贫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助力把贫困村寨建成具有民族团结示范效益的美丽乡村。在国家投资和三峡集团帮扶下,怒江贫困村寨的造血机制正在激活,人居环境变美变亮,安全饮水得到保障,绿水青山一天天变成金山银山。

4年来,三峡集团共投资建设完成防洪减灾工程2公里,太阳能路灯2089个,乡镇污水处理工程1个,乡镇垃圾处理工程339个,村庄环境整治314个,农村卫生公厕204个,农村畜圈改造1330户,雨污分流项目5件,人居环境提升1591户,通过实施环境改造工程旧貌换新颜,改善了怒族、普米族群众聚居区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展露新颜。

福贡沙瓦公路

一批爱心扶贫超市惠民。以村为单位帮扶设立“爱心扶贫超市”22个,贫困户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提升人居环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集体观念等方面实行积分制度,群众可以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物资,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一批乡村医技人员能力提升。三峡集团支持怒族村开展“关爱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帮助62名乡村医生提升能力,完成医疗人才栓心留人工程培训286人。通过培训,进一步加强怒族、普米族聚居区贫困村和乡镇医疗队伍建设,村、乡(镇)医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基层卫生工作得到保障。

一批贫困家庭孩子走出大山。“三峡娃娃行”水电夏令营是三峡集团举办的大型公益品牌活动之一,在三峡集团帮助下,22名怒族、普米族贫困家庭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搭乘飞机,第一次住宾馆,第一次看到长江,第一次参观三峡工程。夏令营活动让怒江地区贫困家庭孩子打开眼界、增长见识、建立自信,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爱家乡的信念。

福贡石月亮小区党群活动中心

一批基层干部接受免费培训。为了助力怒族地区加强党建阵地建设,三峡集团党校连续举办3期川滇两省少数民族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班,累计邀请怒族、普米族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基层党务干部41人次参加培训,成为怒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力量。在三峡集团帮扶下,福贡县新建和修缮56个党群活动场所及附属设施,支持兰坪县新建村级活动场所3个,村级小组活动场所65个,强化贫困村党建活动阵地。

#扶贫车间#贫困村#学前教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