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公布 3名川籍英烈上榜

2020-09-04新闻24

9月3日,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川军抗战誓言以及“死”字旗高挂墙上,吸引游客参观。这里有多份与川军和四川有关的抗战文物和展品。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9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了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记者从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获悉,位于成都市人民公园内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袁治、彭为工、彭仕复3名川籍抗日英烈被列入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2014年、2015年,我国公布了两批共1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和900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其中,位于宜宾市翠屏区翠屏山的赵一曼纪念馆,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包括李家钰、王铭章在内的12名川籍将士被列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解固基、王麟等14名川籍抗日英烈入选。

截至目前,四川省共有两处纪念设施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9名川籍英烈入选国家级抗日英烈名录。

彭仕复之子彭杰洲缅怀父亲:

他很能打仗 是屹立不倒的英雄

彭仕复

(1901-1944),四川蒲江人,国民革命军第178师第532团上校团长。1944年5月,在河南战死殉国。2020年9月3日,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感谢国家,这是国家对父亲为民族抗战的认可。如果父亲泉下有知的话,肯定会非常高兴。”9月3日,91岁高龄的彭杰洲,在得知父亲彭仕复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后,特别激动。“在我和家人心中,父亲是屹立不倒的英雄!”

彭仕复阵亡时,彭杰洲15岁。虽然已经过去70余年,但父亲的形象一直深刻在他脑海。“他是很能打仗的。周围的人都说,遇到打不下来的仗,只要彭团出马,就能打赢。在外,他是英武的军人,在家,他是对我们非常慈爱的父亲。”2017年,彭杰洲在河南新安县南李村镇马沟村找到了父亲埋骨地。“当时,站在父亲墓前,童年的记忆、对父亲的思念,不断涌上我的心头。没想到还能在有生之年,找到父亲的墓。”

为报答马沟村村民的守护之情,彭杰洲的妻子、有着50多年幼教经验的李晓珍,在之后每年都会去当地村镇幼儿园支教。“我没有见过我公公,但还是要感恩,只要我身体允许,我每年都会去支教,每年都会去扫墓。”李晓珍说。

由于未找到其他遗物,父亲的一张戎装照就成了彭杰洲的一大寄托。他会不时把照片拿出来看看,同时也会把父亲英勇杀敌的故事,讲给子女听,希望能把那份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邹绍孟孙女邹小芳缅怀祖父:

一封绝笔家书 成为传世家训

邹绍孟

(1895-1938),四川荣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4师参谋长。1937年9月,邹绍孟率部出川抗战,1938年3月17日,在滕县巷战中牺牲。2015年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公布,邹绍孟等14位川籍将士名列其中。

“爷爷的家书一直悬挂在家中,用以激励后辈。”9月2日,邹绍孟的孙女邹小芳告诉记者。

邹小芳口中的家书,是邹绍孟出川赴抗战前线数月后,因关心儿子学业,于1938年3月11日写下的一封信。而这封信,也成了邹绍孟的绝笔信。当时,邹绍孟正在山东抗战前线。因得知长子邹汝宁成绩“名列丙等”,甚为不安。于是,在隆隆炮火声中,邹绍孟连夜写下了“幼时均一味说诳,长成亦必无所成就,对国家社会无补,国家何须有此国民,家庭何须有此子弟”“因我身属军人,刻在前线抗战,万一不幸以身殉职,完我军人天职,则今后捍卫国家与复兴中华民族责任端在汝辈”等殷切字句。从教导做人到鼓励向上,邹绍孟时而厉声呵斥,时而娓娓道来,短短百余字的家书饱含了他对儿子、对家乡的绵绵思念。同年4月17日,成都《新新新闻》刊出了家书全文。

“虽然没有见过爷爷,但我能从他的遗物,以及长辈的讲述中,真切感受到他。他是抗战英雄,他坚韧、英勇的精神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邹家子孙,他会一直在我们心中。”邹小芳回忆,自己的父亲邹汝宁在收到家书后,谨记教诲,刻苦学习,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后来任职绵阳中学校长。

2009年,邹家人将《滕县保卫战英烈名单》、家书复制件捐赠给建川博物馆珍藏。“既是为了纪念爷爷,也是要将这份民族大义传下去。”邹小芳说。

饶国华之女饶毓琇回忆父亲出征前家训:

比我强的我不怕 比我弱的我不欺

饶国华

(1895-1937),四川资阳(今资阳雁江区)人,川军第145师师长。1937年12月1日,身受重伤的饶国华写下绝命书后,以死殉国。2014年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公布,饶国华等12名川籍英烈名列其中。

“今天,我在父亲灵前告诉他,抗战胜利75年了,我们过得很好。”9月3日,在成都家中,88岁的饶毓琇对着父亲饶国华的遗像说道。

饶毓琇的书桌上,供奉着父亲的遗像,鲜花和糖果环绕周围。饶毓琇说,每天她都会和父亲说说话,聊聊天,一直坚持了几十年,“就像他老人家一直活在我们身边一样。”

“父亲抗战牺牲时,我才5岁,妹妹还在母亲的肚子里。”饶毓琇回忆说,他们一共有兄妹6人,她是“五妹”,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饶国华子女。虽然父亲牺牲时饶毓琇还小,但从母亲、哥哥姐姐的口中,饶毓琇慢慢勾勒出父亲重义、正直、一心报国为民的形象。为了祭奠父亲,每年,饶毓琇一家人都会回资阳扫墓,缅怀所有为抗战胜利而流血牺牲的英烈。

“比我强的我不怕,比我弱的我不欺;人有我无不嫉妒,我有人无不张扬。”饶毓琇说,这28字是父亲饶国华出征前留下的家训,“比我强的我不怕”这句话,既饱含民族大义,也是一种待人态度,“他教育我们不怕敌人,要抱着必胜的信念,相信有一天胜利终归属于我们。”现在饶家每一代人,都会讲述饶国华的故事,家中小孩懂事起,不仅会背诵28字家训,更以实际行动去践行、铭记和传承。

“我是在敌人轰炸的警报声中长大的一代,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回忆父亲饶国华时,饶毓琇说,抗日战争是我们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生死之战,无数抗日先烈前赴后继,用血肉与生命,才换来了最终的胜利,“我们要弘扬和传承父辈的精神、英烈的遗志,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铭记

1945~2020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又被称为“无名英雄铜像”。纪念碑由基座、碑体、塑像三部分组成,整体高约8米,占地面积约为60平方米。纪念碑塑像的原型是川军第22集团军第45军第125师第373旅第745团3营传令班长张朗轩。

据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褒扬纪念处负责人介绍,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七个集团军共40余万人即赴前线杀敌。抗战期间,四川籍将士350余万人(另有340万之说)出川抗日,伤亡达64万之众,居全国之冠。为纪念川军抗日阵亡将士,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受邀设计创作“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1944年7月7日,纪念碑落成于成都市老东门城门内。1989年8月15日该纪念碑重塑后落成于万年场二环路口,2007年8月15日迁立于人民公园东门前。

3名川籍抗日英烈

列入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袁治

(1892-1938),泸县安贤乡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3集团军第144师第442旅旅长。1938年11月21日,在战斗中牺牲。

彭为工

(1923-1942),成都人。1939年初,被派到华北八路军总部任电台队长,为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华北抗日战场服务。1942年5月3日,随左权将军在山西对日寇的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彭仕复

(1901-1944),蒲江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6集团军第47军第178师第532团团长。1944年5月13日,奉命掩护第4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部第38军、第96军撤退,在战斗中中弹殉国。(四川日报记者李丹)

#退役军人#英烈#名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