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辛弃疾的这首词,小时候看不懂,长大后却深有感触,字字直戳心窝

2020-09-04新闻9

纵观我国古典诗词史,愁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社会生活的巨大变故、个人理想抱负的破灭,都会造成古人一种压抑、苦闷、悲观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我国古典诗词便有了“以悲为美”、“以愁为工”的悠久传统。自然也就有了众多以抒写愁怀为主题的诗词作品,羁于个人境遇的不同,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

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写愁之长;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写愁之多;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写愁之重。这些抒写愁怀的诗词,便把“愁”进行了形象化、具体化、立体化,使人读起来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感染人心。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这首宋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便是一首通篇写愁的千古名作。

这首宋词出自于南宋词人,有着“词中之龙”之称的辛弃疾之手,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期间所作。在带湖期间,辛弃疾常常会到博山(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游览,只是眼看国事日非,自己却报国无门,这让他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写下了这首经典词作。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这首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词的上片。它的大概意思是说,我小的时候不知道愁是什么滋味,所以单纯的喜欢登楼远眺。当我登楼远眺的时候,为了写一首新词还会勉强说愁。简单来说,就是当时的辛弃疾因为年龄还小,对人们常说的愁缺乏亲身体验。正如我们小时候看这首词的时候,由于没有人生阅历,自然也就没有感触,但长大后再看的话,却字字直戳心窝。

但要深入来看的话,却是有着深意的。辛弃疾自幼便生长在中原沦陷区,可以说他从很小的时候,就亲历了金人侵略下人民的苦难,同时辛弃疾也受到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所以他风华正茂的时候,是有着胆识和才略,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所以当时其他人写词抒发愁怀,辛弃疾则是效仿别人,无愁找愁。

然后,词的下片所表现的便是辛弃疾长大后,处世阅历渐深后,对愁的深刻体会。它的大概意思是说,现在我尝尽了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不能说,只好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两句“欲说还休”,虽然是重复的语句,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意思。一方面,是指小时候无愁找愁,如今却愁到无话可说。

另一方面,因为辛弃疾所抒写的愁不是个人的离愁,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这种愁在当时来说,明着说出来是犯大忌的,所以辛弃疾想说却不能说,最后只好转到天气上。故结句“天凉好个秋”,其实就是辛弃疾深沉博大的愁。即使是现在的我们,有了人生阅历,有了家庭责任后,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选择不轻易说愁。

综观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无疑将他报国无门的痛苦,和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我们来说,辛弃疾的这首词,无疑是小时候看不懂,长大后却深有感触,字字直戳心窝。

#诗词歌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