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璀璨亮丽叶色美好的多肉,花叶寒月夜这么养护,优雅别致娇俏可人

2020-09-04新闻26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为了缓解压力人们都喜欢在家里栽种一些花卉,花卉的品种多种多样,造型各异,植株美丽。它们不仅可以装饰环境,也可以净化空气,给枯燥的生活添加一份色彩和生机,帮助人们摆脱疲惫和烦恼。多肉植物是花卉中特别受大众的喜爱的品种,它们植株娇小,颜色丰富,显得非常呆萌可爱。今天带给大家的一款多肉,它的名字叫“花叶寒月夜”,也叫“灿烂”,它形似观音莲,黄绿相间的叶片独特而不凡。株形清丽、冷艳、神秘、庄重质感尽显,是多肉中难得的佳品。它是为数不多的人工培育的多肉品种。

花叶寒月夜为景天科、莲花掌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也叫灿烂,是园艺培育品种。植株多分枝,肉质叶聚生于枝头,呈莲座状排列。叶质较薄,叶片倒卵形,边缘有细密的锯齿,叶片中央绿色,边缘黄色或稍带粉红色。此外,还有叶片中央为黄色,边缘为绿色的品种。总状花序,花后植株枯死。由于开花之后会枯萎,一般抽芽之后,都会剪掉其花朵,阻止开花,以便保持完好的株形。叶色黄绿相间,透露着深沉庄重,层层叶片莲花状绽放,美的令人惊艳,如同典雅大方的贵妇人,有着冷艳、庄重的感觉。由于叶色极其特别,显得特别璀璨夺目,雍容华贵。

花叶寒月夜叶片肉质单薄,丛生呈莲座状,整体看着庄重,肃穆。多肉中有很多植株与莲花相似,也寓意着无欲无求,恬静淡雅的气魄,颜色为黄绿色,叶端会有一点点红色,叶片宛如盛开的莲花,如同娇柔的少女,不骄不躁。开出小花之后,植株会枯萎,所以一般抽枝后最好剪掉。阳光充足,叶片紧凑密实,非常的漂亮。

那怎么养好花叶寒月夜呢?今天我们就说说:花叶寒月夜的养护方法

(土壤)

花叶寒月夜对盆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是疏松透气的,肥沃的,拥有良好性排水的土壤就可以了,土壤要保证疏松透气,配土为田园土、蛭石、河沙1:1:2混合配制。园土中掺入一半的河沙也可以,这样配土可以保证土壤疏松透气,透水性强,有利于根系生长呼吸。河沙具有良好的透气与排水性,也可以防止土壤板结,适当加入一点腐叶土可以提供花月寒月夜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浇水)

多肉都比较耐旱,花叶寒月夜也不例外,对水分的要求并不高,可以粗放管理,遵照“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原则。避免长期积水,以免烂根。定期适量浇水,株形紧凑肥实,叶片颜色亮丽非常。过于干旱,生长会很缓慢,叶片萎靡,颜色变得暗淡,缺乏生机。夏季高温期植株休眠,需要减少浇水次数,注意遮阴,盆中不能积水过多,否则会造成闷根,引起根系腐烂,严重时,会整株化水死亡。

(光照)

光照对于花叶寒月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春秋季节是花叶寒月夜的生长旺盛期,需要将它移动到光照较为充足的地方,若是光线照射不足会导致株型松散,严重时,会出现徒长,不紧凑,叶色暗淡无光,甚至泛绿,叶面上的黄色斑纹也会减退,它的观赏价值会大大下降,阳光照射充裕,叶子肥厚圆润,株形紧凑型,叶色亮丽,叶片肥厚饱满,叶色斑斓泛油光。夏季高温时,植株休眠状态,注意遮阴,避免晒伤。春、秋、冬季生长期可以保持全日照。

(温度)

花叶寒月夜生长的好坏,温度也是关键的条件。它比较喜明亮、通风、温暖的环境,不耐寒,不耐热。生长适温为15-30℃,冬季夜间温度不低于5℃,白天在15℃,植株能继续生长。所以冬季,在室内养护。夏季休眠期,放在散光通风处养护,夏季容易腐烂,应该适度的遮阴处理,并控制浇水,停止施肥。以免闷热、土壤积水,植株腐烂。

(施肥)

花叶寒月夜是喜肥的多肉,要想它株形圆润,叶片肥美,颜色艳丽,必须保证生长期的肥力供给。生长时期每月施1次复合肥溶液,少量浇灌即可。夏季休眠停止施肥,以免发生肥害。冬季气温低,生长缓慢,减少施肥次数和剂量。施肥原则“宁少勿多,宁淡勿浓”。

花叶寒月夜叶色斑斓多彩,株型奇特,莲座状的叶丛酷似一朵朵莲花盛开在枝头。其缀化变异品种”花叶寒月夜缀化”肉质茎则扭曲盘旋,或似奇石怪树,或像山峦奇峰,形态各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其茎的边缘还长有色彩绚丽的小叶,有时缀化的植株上还会长出”返祖”的莲座状叶丛,更加别致。无论是作为观叶植物栽培,还是用于制作盆景,虽无艳丽的花朵,但它那多彩的叶片,奇异的株型,在各种观赏植物中独树一帜。陈设于光线明亮的案头、窗台、阳台、几架等处,古朴雅致,或像盛开的花朵,或如有生命的山石,都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盆栽可放置于电视、电脑旁,可吸收辐射,亦可栽植于室内以吸收甲醛等物质,净化空气。

花叶寒月夜是很容易爆盆爆仔的多肉,人工栽培也比较容易。如同观音莲一样,长期养护一段时间,它就会抽芽。生出侧枝之后,砍下的枝条,还可以扦插。晾干伤口,潮土上盆,一个月之后就可以生根,这样又能收获一盆花叶寒月夜了。

好了,今天的养花知识就说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有不懂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欢迎大家评论转发收藏

#养花养鸟#月夜#叶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