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常态化防疫、美丽家园建设,还是推进垃圾分类、厉行节约等文明新风尚,都离不开志愿者们的参与,他们为志愿服务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8时,在松江区方松街道英郡别苑社区的垃圾分类收集点前,居民们正有序地分类投放垃圾。身穿绿马甲的社区志愿者们已然撤守,不用再像一年前那样,“把守”在垃圾桶边再三提醒。目前,小区垃圾分类率近百分之百,居民从不习惯到养成好习惯,垃圾分类已然从新时尚,变为社区的一道新风景线。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陈德明说,这离不开社区志愿者们的付出。
志愿服务引领新风尚
在松江浦南农村区域的泖港镇,同样活跃着一支支志愿者队伍。她们唱着融入垃圾分类新元素的泖田山歌,向村民挨家挨户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在志愿者们的努力下,目前泖港镇的垃圾分类情况在全市领先。
“去年全市共有12支队伍获得市垃圾分类优秀志愿服务队的荣誉,其中两支队伍在松江区,占了六分之一。”松江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无论是常态化防疫、美丽家园建设,还是推进垃圾分类、厉行节约等文明新风尚,都离不开志愿者们的参与,他们为志愿服务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目前,松江全区累计注册志愿者逾4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26.1%,正着力打造志愿之城。
每天一大早,东鼎社区的志愿者朱菊芳绿马甲一穿,利索地拿上垃圾桶,便带着团队里的志愿者一起巡逻。“拿上垃圾桶主要是为了巡逻时,看到社区、街区上有杂物,便直接收拾掉。现在小区居民已基本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志愿者只需要偶尔指导一下刚刚来上海的新居民。”
“前些天,我们为团队里的志愿者举办‘退休’仪式。对她来说,这一天既是自己的80岁生日,也是社区志愿者这个身份正式退休的日子,意义重大。她做社区志愿者已经有十多年时间,如今有新的志愿者加入,自己的年龄也不小了,终于可以光荣交接班了。”朱菊芳表示,希望播撒志愿服务的种子,让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
关键时刻当好生力军
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志愿者同样成了生力军。
“我们这些人都是洗脚上楼的农民,现在日子好过了,不能把以前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丢了。”小昆山镇平复苑社区的志愿者陈占兰说,作为社区志愿者,应该在厉行节约上作表率,引导社区居民。在志愿者们的倡导下,平复苑社区还拟定了新的居民公约: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环境清雅怡人、河道清澈明亮,这是英郡别苑社区给人的第一印象。除了干净整洁,小区在常态化防疫、垃圾分类、厉行节约、美丽家园建设等方面,都在松江全区范围内名列前茅。陈德明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于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高,小区的社区志愿者有90余人,在职党员志愿者人数达到110人。
“住在英郡别苑社区的区机关在职党员就有40人,他们平时作为‘党员第二楼组长’参与社区自治,在垃圾分类、建设美丽家园过程中发挥表率作用。疫情期间,他们戴上口罩,主动来社区报到。有了这批生力军挑起繁重的信息排摸工作,让我们长长地松了口气。”陈德明说。
此前,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松江区共有3500名机关干部奔赴一线,助力基层防疫和企业复工复产。在生产口罩的“大户”——美迪康公司缺少员工时,数十名车墩镇的党员志愿者火线驰援到岗。当日,美迪康口罩产量达到80万只,两天后,日产突破150万只,占当时全市产量的70%。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和鲜红的党旗,成了车间最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