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今年4月份,惠民经济开发区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以来,稳妥推进、全面展开,构建起了“管委会+公司”体制,实行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管理机制。在新体制新机制的创新激励下,开发区重心快速向经济建设的主责主业转移,激发出了干事创业的澎湃活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经市商务局认定,今年1-7月份,惠民经济开发区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亿元,提前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列全市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第二位;新签约、立项项目14个,合同总投资27.27亿元,分列全市第二、第三位。 截至8月份,惠民开发区签约项目10个,合同总投资35.73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1个,世界500强项目1个;重点在谈项目15个。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在疫情影响下实现了强势逆势上扬。
改革靶向精准,坚持“去行政化”提效能
为优化服务、提高效能,彻底解决开发区普遍存在的部门职责不明、职能交叉、管理重叠等问题,惠民经济开发区实行“管委会+公司”体制,进一步理顺了职责分工、理清了职能界限,构建起了权责清晰、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惠民县政府确定了开发区15项权责清单。对开发区社会事务职能进行了剥离,开发区与10个承接单位签订了移交书,完成了26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移交。通过深入推动以“小机构、大服务”为目标的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出了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按照大部制、扁平化的要求,惠民经济开发区对内设机构、人员、管辖面积、社会事务等进行全面整合,内设机构数量由改革前17个精简为5个,减少71%;管委会人数由120人压减为64人,精简率达到47%;专业招商人员由10人增加到27人,增加了170%。最大限度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机构精简、工作高效,真正以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激发结果的“乘法”。
开展全员聘用,推行“人岗相适”增活力
推行全员聘任制,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对原惠民经济开发区、高效经济区全体工作人员,按照“以事定岗”原则,构建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岗位人事体系。新成立了3个平台公司和2个产业公司,实行企业化、市场化运营,“双招双引”、资金融通、项目管理服务、土地预储备运营等主责主业职能更加突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创新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全面推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人员平均年龄明显降低,学历层次明显提高,人员结构更加优化。4月29日、30日在县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采取外聘评委、公开演讲、平等竞争的方式,经过154轮次激烈角逐,竞选出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3人,中层正副职15人,工作人员53人,完成全员竞聘工作。
实行绩效管理,落实奖勤罚懒激励机制
为彻底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老大难问题,真正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惠民经济开发区按照“以岗定薪、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确定了《惠民经济开发区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惠民经济开发区绩效薪酬暂行办法》和《工资测算方案》,全体人员实行绩效管理,依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薪酬奖惩。
全员绩效管理真正打破了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资历辈分界限,对所有人员实行档案封存、岗位聘任、合同管理的无差别人力资源管理,推动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实行部门考核与个人考核、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激发广大干部的干事创业活力。从开发区工作人员的反映和表现来看,普遍对实行绩效管理非常认可,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干劲,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明确产业规划,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
借助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的有利契机,惠民经济开发区根据现有产业发展实际,从有利于提高产业聚集度方面入手,按照“延链、强链、补链”的发展思路,将原惠民经济开发区、高效经济区和辛店产业园统一纳入惠民经济开发区管辖范围,充分发挥开发区内产业的关联、集聚和引导、辐射作用,实现“一张棋盘布棋子、一张蓝图全覆盖”。
紧紧围绕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跻身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第一方阵的战略目标,惠民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1234”工程,即高扬惠民经济发展主战场一面旗帜,壮大“高端装备制造、高端铝”两个产业,打造“汽配风电产业园、高端铝产业园、数控机床和智能装备产业园”三个园区,实现“改革创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四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