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赞)
呼延赞是北宋太宗时期的著名战将和忠臣,响当当的一位帅才,齐名于“杨家将”。
大家都知道他是名门之后而且武功盖世,其实他并非大宋臣人,他的父亲更不是大宋的官宦,而是另外一国的宰相。他的父亲因受奸人所害,被罢官归田,在逃难的路上再遭劫杀,全家百十口人都丧命瞬间,他侥幸逃过灾难,却成为孤儿。如此大劫,他又是如何乾坤扭转,成为大宋的良臣得呢?
(一)遭受劫杀,遇恩人得报家仇
呼延赞的前半生全得益于两位贵人,第一位贵人叫马忠,是太行山第一寨寨主,说白了就是土匪,阴差阳错成为了他的养父,救他于水火之中,得以精心培养,才使呼延赞有了不俗功夫,而且助他报了灭门之仇。那是宋太祖的辰光,天下并非太平,军阀混战、小国林立,稍大势力的宋太祖雄心勃勃,一心想吞并这些小国,壮大疆域一统天下。
当时有个叫北汉的小国,国贫兵弱,十分担心大宋的虎视眈眈,宰相呼延廷就建议朝廷纳贡议和,使国人免遭生灵涂炭。而左相对这种投降主意极力反对,并借此大做文章,什么里通外国,投降叛国等等,凡是能戴的帽子全给戴上。没主见的皇帝听信偏言,罢免了他的职务,其实,都是官场上的争斗,败下阵的呼延廷只好带着家人离开京城返回老家。
也许是和对家结怨太深,对方并没放过他,又在半路上的驿站设伏,将呼延廷百十号人杀个片甲不留,精明的小老婆带着年幼的儿子,躲在茅房里才与死劫擦身而过。娘俩正愁着后路呢,来个趁火打劫的,此人便是马忠,他见娘俩实在可怜,就收留了他们,妈妈做了压寨夫人,呼延赞也成为继子,改姓马叫马赞。
马忠对呼延赞视如己出,精心培育他学文习武,没几年功夫就练出一身武功,十八般武艺无一不通。见呼延赞已长大成人,瞅了个机会让他知晓了自己的家世,还他呼姓,呼延赞立志报仇,马忠又出谋划策,这才有了呼延赞卧薪尝胆仇人家,一遭得机报家仇的故事。
(二)闯祸避难,遇新恩搅乱太行山
第二位贵人叫李建忠,也是太行山的一位寨主,两人结缘于落难之时,有过命的交情,可以说呼延赞的江湖之验,以及由匪入仕整个过程,都得于他的支持和帮助,虽有利用之嫌却是真心的相交。却说呼延赞在北汉之地做下滔天大祸后,义父马忠便让他去投靠结义兄弟耿忠,暂避此祸。一日,呼延赞行到一座山前,却遇到群劫路的,也不问个青红皂白就三下五除二砍死好几个,有剩下的上山报告。
山主耿忠立即带领人马亲自赶到山下,一看竟是马忠的儿子,当下喝住手下,问明情况方知呼延赞原是来投靠自己的。落山之后,呼延赞见山上缺钱少粮,日子过的也不顺畅,便自告奋勇地要去打劫山外的绛州城,其大手笔惊的耿忠都吱舌头,告诉他绛州的守城官张公瑾有万夫不当之勇,打劫恐怕要吃亏。呼延赞哪放在眼里,结果是钱粮没抢到,自己的兵马还损失一大半,这不,没脸去回山了,便在山里转悠直到半夜又被强人捉住,得知此人就是白日的抢劫之人,便要绑送绛州去领赏,巧遇李建忠越狱路过于此,这才救下了呼延赞。
来到李建忠的山寨,其下属报告同为落寇的六寨寨主罗清,乘李建忠不在山上,经常来敲诈勒索,李建忠怒不可遏,发誓定要罗清付出代价。一日,哥几个正喝着酒呢!有报:罗清带着几百人又来讨债。呼延赞立马挺身而出,非要活捉了来报答李建忠的救命之恩,他的逞强好斗和锋芒毕露,让太行山几个本无大矛盾的山寨,顷刻间全都反目为仇成为冤家对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搅屎棍。
呼延赞没说两句就打起来,两人交战仅几个回合,罗清就被他活捉,李建忠大喜,几人又继续喝酒。正在兴头上,忽又闻报:五寨寨主领着人马来救罗清。李建忠颇感为难,而呼延赞激情依然底气十足:“待我去一道擒来,干脆灭掉这等小贼,以绝心腹之患。”也不问李建忠之意,就挥刀来到阵前,几个回合竟一刀宰了五寨主,又领着小喽啰将五寨洗劫一空。
这事传到另一山寨,寨主马坤愤愤不平,哪来的愣头青如此嚣张,想破坏生态环境?就让儿子马华领着一班人马前来讨要说法,李建忠说马坤仗势欺人,呼延赞更是要报当初半夜被捉一耻。双方交战数合,呼延赞又活捉了马华,马坤又派二子马荣领兵前来救援,结果被呼延赞打的吐血而归。
再派女儿去助战,还是没占到便宜,这才慌了神,真不知道此人是神还是鬼。正愁时闻报第一寨主马忠来访,赶忙迎出寨外,两人喝酒聊到第八山寨来了个神人呼延赞,不知何故专与各寨交恶,二天前捉我长子,伤我次子,正在愁闷呢!马忠心中好笑,答应帮他解决此事。
马忠来到八寨前,呼延赞还以为又是来找事的,提着刀奔到跟前才知是义父和母亲驾到,慌忙下跪问好。马忠问:“我儿,不是让你投奔耿忠的吗,怎会到此相斗?马坤是我的结义兄弟,你得前去伏罪。”结果是皆大欢喜,马坤还将女儿许配给了呼延赞,这才化解了太行山的乱象,恢复了以往的安宁。
(潘美)
(三)胆大包天,与潘仁美结下梁子
再说宋太祖领着人马着手攻打窥探已久的北汉,成立以潘仁美为监军,绛州的城防司令高怀德为先锋部队,亲率十万精兵一路浩浩荡荡,北汉接连吃败丢弃几座城,简直是惨不忍睹。不得已,花巨资找来雄霸一方的军阀杨令公,请他出山抗敌,好在国难当头杨家义不容辞,率领人马正面迎敌。闻听是杨令公出马,宋太祖吃惊不小,因为当年曾经吃过他的亏,此人是个狠角,手下一班儿孙如狼似虎。而潘仁美不以为然,说皇帝是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顾自挥兵激战,结果,完证他的轻敌和盲目,数天都没占到便宜。
再战,又连损几员大将,宋太祖眼见难成愿望,只得退兵回朝,可又担心杨家军会乘势追击,便使出欲擒故纵的把戏,派人前去劝和。不知出于何因,杨令公在完胜的情况下竟接受了议和,而且,没有通过北国之君,简直是不可思议,估计私底下的好处一定可观。所以,有人说北汉是亡于杨家之手不无道理。当宋太祖领着人马一路垂头丧气,不想,在太行山下竟被山匪呼延赞挡住去路,胆量之大不同寻常,所提理由就是留下三千铠甲和三千弓弩,趁火打劫、赤裸匪理。
(宋太祖)
憋了一肚子气的潘仁美,哪把山匪放在眼里,正好放掉肚中冤气,立马派出儿子昭亮出马,两人激战几十回合,结果是昭亮被活捉。老话说兵败如山倒,你说堂堂的军队竟被山匪打个落花流水,岂不笑掉大牙,监军潘仁美这个脸是彻底丢到家了。派将再战,呼延赞再次声明:“小将非是邀驾,而是忠于皇上,也就讨点衣甲和弓弩而已,何苦要大动干戈?”两人对战又是宋军落败。先锋高怀德闻听大吃一惊:本官的属地怎有如此枭雄?便打马亲战,想不到战了五十回合也没分出胜负。
早有人报告了太祖。太祖让两人停战,问呼延赞有何所求?曰:“闻宋师征河东,不利而归,小将愿借衣甲三千、弓弩三千留在寨中,招募壮士训练,待主上再下河东时,愿为先锋以破强敌。”意思明摆着你的兵不行,想拿下河东没我不行,太祖闻听很无奈,不就这点东西吗!如果如他所说,到时也可助我一力,只得像模像样地下达圣旨,任命李建忠为团练使,呼延赞为副团练使。其实,就是个不占位的空衔,宋太祖也没心思跟他纠缠,倒是潘仁美记下了身为监军的奇耻大辱。
(四)受封入京,二次险丢命
宋太祖回到京城,难解心中之郁闷,没多长时间就一命呜呼,传位于弟弟,史称宋太宗,临死交待:太行山有呼延赞受过皇封,必要时可用;还有北汉的杨令公,此人喜面好财,可为我用。太宗便传旨宣呼延赞进京,他带领人马浩浩荡荡来到京城接受圣封,由潘仁美具体安排,他将呼延赞安排在破落不堪的房子里,又让他来议事。
他兴高采烈来到相府,想不到潘仁美竟提出皇上有规矩:凡招伏强人入仕,必须接受一百杀威棍,以禁其后。既然有法可依也无冤言,他岂知内中着因,可怜被打的皮开肉绽、鲜血逬流,被手下抬回家。想喝口酒驱痛,不想酒刚下肚,只听一声大叫便昏死过去,得亏军中有懂医者,检查发现,原来棍子浸过毒药,浸入体内,遇热酒而发,把取药敷上才脱离危险,方知潘仁美的歹毒。不等身体恢复便逃回山中。
(杨家将)
恢复元气后,呼延赞难咽心中恶气,和潘仁美杠上了劲,他不走常人之路,依然高调嚣张,竟然带兵围了怀州城,向州官张廷臣发难。围城之意十分明白:要求张奏明皇上,呼延赞受朝廷之宣,却被佞臣潘仁美公报私仇而陷害,要求追责,且不能怪呼延赞的私奔之责。太宗收到奏折大怒,差点革了潘仁美的职,潘仁美不愧老奸巨猾,承担责任、再三思过,还提出亲自到太行山赔礼道歉,恭迎进京。
来到太行山,潘仁美惺惺作态,说了大道理再表追悔,总算摆平了此事,都说英雄近草莽,可能就是这个样。再次来到京城未见异常,料潘仁美不敢再犯,没几日,适逢皇帝进太庙行香,文武百臣全抱着玉牌庙外侯旨,唯独呼延赞两手空空。那辰光,玉牌就是身份证后官衔,没有就是大逆不道,罪名“冲拦御驾”死路一条,一切都是潘仁美的暗箱操作,呼延赞当然蒙在鼓里。
巡查主官自是潘仁美,结果悲剧了,呼延赞被绑缚法场等着砍头,活该有救,八贤王正巧路过,问明原因救下了他,自此才明白皆是潘仁美之作。
两人成为生死对头,潘仁美的奸臣之名渐白天下,也有人为他抱不平,潘仁美开始非奸,而是遇到呼延赞的高调露芒和羞辱,严重影响自己仕途而非所愿,充其量是量小而已,看客认为了?
【作者简介】方长荣,南京溧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