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5亿年前,太阳系曾发生过星系战争?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2020-09-03新闻7

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在三百多年前,相隔千里的人交流只能使用缓慢的书信,而三百多年后,哪怕身处地球两端也能实现零延时交流,这其中的进步和颠覆,远不是用三言两语就能够详细叙述的。

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探索范围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上天穹、入深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地球之外的浩瀚星空已经触手可及。

经过数百年的观察探索,地球周边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好奇,宇宙深处那抹璀璨深深地吸引着人类的目光。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科学家逐渐“膨胀”,太阳系已经没有能够立项的课题、太阳系已经没有秘密等观点一度盛行,甚至许多科学家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多地放在黑洞、宇宙起源这种问题上。

就在这种观点出现没多久,现实就开始“打脸”了,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相继出现。例如太阳系几个气态行星,在某些情况下显示被扰动过的特征,一些科学家怀疑太阳系中可能还有隐藏的行星没有被发现。

再例如太阳系最外层的结构——奥尔特云。事实上,奥尔特云理论刚被提出时许多人对此嗤之以鼻,甚至直言它根本不可能存在,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种种证据无不证明着它的存在。

这些打脸事件让科学家们逐渐清醒,看似熟悉的太阳系其实还隐藏着许多颠覆认知的秘密。

与此同时,对外星生命寻找的方向,也开始慢慢发生了改变。相信大家都发现了,现在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在几百光年外发现宜居行星”之类的报道,

而之所以有人去研究这些,并不是因为他们想给人类找到新的家园,而是因为研究这种根本无法去验证的事情,不仅不用负很大的责任,还会获得一笔不菲的科研经费。

在这种不良风气下,关于外星生命的话题渐渐变得滑稽、科幻起来,甚至也让不少人认为,即便宇宙中有外星生命,它们距离地球至少也有几百上千光年的距离。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在我们身边真的没有外星生命的存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液态水是孕育生命的必备因素,那么土卫六和木卫三其实拥有生命的概率极高,因为它们的含水量远远超过地球。

更为主要的是,许多探测器传回的照片显示,在太阳系一些行星或卫星上,似乎存在某些建筑残骸或人造物体。

它们是什么呢?如果真的是建筑残骸,为什么会有这些残骸呢?一项新研究的结论或许能够解开这个让人疑惑的问题。

一支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研团队和NASA天体数据演算的科学家们,分析了来自许多世界各地的陨石成分,然后又对世界各个代表地区的地质和地层进行了分析,又结合了太阳系各个行星十几年的气候数据,构建了一个太阳系气候变化模型。

这个使用海量数据构建的模型,能够对太阳系过去40多亿年中的气候,进行相对精确的还原和索引。而就在对它的使用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秘密。

模型显示,在太阳系形成早期,火星、金星甚至像土卫二这样的卫星,其实都拥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条件,并且这种适宜的环境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可为什么它们会变成今天这副死气沉沉的模样呢?模型显示,大约在5亿多年前,太阳系的环境陡然变得恶劣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地球正值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出现了许多之前未曾有过的生物,而这其中就包含一直被怀疑来自外星的头足纲类生物,例如章鱼。

所以在结合了地球实际情况和气候模型,一些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在太阳系诞生后的数亿年,许多行星上出现了生命,甚至出现了智慧生命,这些智慧生命在5亿多年前发展到了鼎盛。

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他们之间发生了战争,正是这场史无前例的星际战争改变了太阳系当前的环境,也是在这场变故中,一些原本生活在其他行星的生命到达了地球,形成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如果现实真的如此颠覆认知的话,或许我们就该重新审视远古先民们创作的“神话”了,因为它们很可能并非“神话”,而是一段失落的历史。

例如苏美尔文明的记载,他们最初的十几位国王是从天而降的,并且平均在位时间2万余年,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类能够活2万多岁呢?而他们又是来自哪里呢?

事实上,相比太阳系发生过星际战争这种猜想外,另一种可能其实更让人害怕,因为许多人怀疑,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实际上是“废墟”。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拥有恶劣环境的宇宙,可能并不是宇宙原本的样子,它可能经历了某种剧变,才变成了现在的环境。

当然了,就像没见过大海的人永远也想象不出大海真实模样一样,没见过宇宙原本模样的我们,也根本无法想象宇宙原本的样子,我们只能通过对宇宙有限的了解去推演一切,而这还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总的来说,宇宙中从来不缺颠覆人类认知的事情,比如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暗物质、依靠吸取其他恒星能量延续自身的“蓝离散星”、理论上存在现实中又不存在的虫洞等等。

所以说“颠覆认知”和“是不是事实”二者并不矛盾,因为宇宙是物质的宇宙,它并不会因为人类无法接受某些事实,而对自身做出改变。

#科学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