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探看鹏城风雨——平稳如常的N个场景 深藏其后的N种努力

2020-09-03新闻8

来源:中国气象新闻网

丁继武 唐历 蔡然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深圳气象如何精准发力,为“双区”建设营造安全的发展环境?

8月18日,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周年的日子。当天,包含15座高架站、12座地下站的地铁6号线和“南北动脉”10号线通车。

这一天,今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生成。

18日11时,深圳市气象预警预报中心向全市发布台风风险提示全网短信。建筑工地、港口码头、旅游景点、燃气公司等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停工防御。

中午时分,台风带来的大暴雨如期而至。在风雨大作中,记者实地探访市区几个易受台风影响场地,看到的,是台风暴雨下整个城市的平稳运行和从容应对——

场景一:

深圳地铁调度中心

深圳市交警局指挥中心

口述:

深圳地铁调度中心调度二室主任陈旭升

陈旭升在查看当天新开线路的调度运行。 图/丁继武

18日上午地铁开通仪式结束后,调度发布命令,所有车站按计划准时开门迎客。

暴雨会对地铁运营有影响吗?当然有,台风、暴雨历来都是我们重点关注防范的对象。你看,这地铁口离地面标高都在40厘米以上,楼梯出入口都做了围挡,并加设防淹门。因为暴雨可能会引发倒灌,但这种情形在地铁里是绝对不可以发生的。一旦地下所有设备被淹,轨道里的信号设备、水泵传输系统等都会报废,那损失和后果不可想象,容不得半点侥幸。昨天接到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后,我们在夜间非运营期间对区间排水泵检测,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固,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区间,还加大水泵排水量。

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来袭时,深圳湾公园和机场北两个车站的列车就曾根据预警信息全部撤运。

虽说是地下运营,但天气信息同样重要。利用车站出入口、站台显示屏或列车移动屏,插播气象预警信息,这是我们的必备动作。这个对乘客很有必要,因为地铁在地下运行,路段乘客看不到外面的天气实况。

而对我们地铁工作人员来说,气象信息更是贴身不离。市气象台发送给我们的台风预警信号,除了在系统终端显示,调度员也能很方便地通过手机接收,然后呼叫列车司机、发布调度命令。当预警取消时,我们还会再对前线下发取消信息。这是我们内部运作的一套流程,15分钟之内所有信息都会下发完毕。

深圳的地铁专项气象服务始于2008年,当时3号线开通,需要为沿线高架桥提供大风数据。后来,深圳市气象局以地铁行业为试点,建立了实时在线地铁智能气象台,这个很好用。从早期签订服务合同发展到现在系统免费开放、免费维护,已是第10个年头了。我从2004年深圳第一条地铁线开通就做调度员了,感觉深圳气象已成为轨道交通日常安全生产的一部分,为行车安全、客运服务、设备检修提供保障,很给力。

今天新地铁首发,正好赶上台风,我们在接到预警后早就准备好各种应对措施。其实我们早在一年前,就开始着手新车段的人员培训,并且实行连续20天以上的空载运行,对应急流程都已很熟练。今天发布完应急响应后,大家各就各位,调度有序运行,不会在台风、暴雨面前显得惊慌失措。

从地下交通回到“地上”——深圳市交警局指挥中心,进门就看到巨幅交通诱导屏实时显示着台风“海高斯”动态图,紧张繁忙的氛围扑面而来。

口述:

市交警局指挥科副科长岳维康

早上8时,我们专门会商布置了台风防范工作,现在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内部指挥系统正在布置落实相关指令,对今夜和明天的早高峰巡逻进行详细部署。我们还组建了专门应对这次台风的应急小分队,求助热线也24小时开放。气象部门将精细到每条街道的分区预警信息发给我们,我们再发给各个大队,提醒注意加强各自的分管辖区台风防范。从交通诱导屏上可看到,目前市区交通运行畅通,没有发生因台风、暴雨引起的拥堵。

每逢这种台风天气来临,我们与公众的微博微信互动就很频繁。深圳天气App和深圳交警的官方微博粉丝都很多,关注度高,这会儿双方正密切联动,提醒公众注意防范,比如提示驾驶人员在什么时间段、什么区域,可能会发生追尾,或者是不易控制方向、视线模糊等。

8月19日凌晨为“海高斯”风雨影响最强时段。“过去3小时,盐田区、龙岗区、坪山区、大鹏新区和东部海区已记录到60—80毫米降雨,上述地区发布暴雨红色分区预警,全市进入暴雨紧急防御状态……”深圳市气象台于8月19日2时25分在服务沟通群发布信息。

场景二:

宝安区燕罗街道管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

口述:

燕罗街道管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程健

燕罗街道城管办主要负责人张金萍

17日,台风“海高斯”来的头一天晚上,我们接到市气象台提前发来的台风预警信息,就赶到值班室,发动各社区和网格员进行预警宣传,连夜疏散低洼、边坡地段人群。

气象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对我们基层帮助很大。特别是分区预警,能让我们提前排除隐患,做出精准判断,同时还节约了成本,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昨天收到预警信息后,所有公共场所户外LED显示屏就迅速派上用场了。各商铺LED广告牌,一分钟内全部上线。我们有155块LED屏,每个商铺都有具体对接人,基本实现全覆盖。也就是说,每走500米,就可以看到预警。

用商户的LED屏传播发布气象预警信息,这个点子在市里我们是首创,去年市应急管理局和市气象局到我们街道调研,肯定了这种做法,今年便开始在市里全面推广。

现在许多科技手段的运用,让街道工作人员工作的便捷性和效率大幅提高。比如在积水隐患点安装探头,重点防范监控,遇到今天这种台风天气,我们不用像以前那样摸黑出门了。

我们这里地势比较低,但此次台风过来,基本上是“风平浪静”,没发生内涝,积水很少。一方面是这两年做的一些工程确实有效,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早预警、早行动。

“台风‘海高斯’给我市造成暴雨以上站数112站,其中大暴雨站数13站,15站记录到9级以上最大阵风,全市最大阵风 10级……”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值班人员在19日凌晨3时9分在沟通服务群发布雨情监测信息。

场景三: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口述:

综合防灾减灾处副处长王常效

台风“海高斯”带来的降水不小,但全市没有出现内涝积水点。初步数据统计,倒伏树木142棵,损毁轿车一辆。总的来说,整个城市平稳运行,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这当然离不开城市排涝等基础设施的大幅增加,同时应急响应起到的作用也很重要。收到预警信息后,我们提前做好转移安置,组织海上作业人员回港避风,关停了7所海滨浴场,对全市所有的施工点包括工棚、脚手架、塔吊都进行了处置,加固和修剪树木,检查危险边坡并设置警示牌。

智慧城市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智慧三防是其中一个子系统,它也是防灾减灾里的一个子系统。我们讲智慧三防, 就是要精准预报、精准预判、精准预防,换言之,减少社会成本,增加防御的准确性。我认为,这是智慧三防的理念核心和终极目标。

就具体防汛措施来说,不外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两大类,前者即加高海堤、河堤,加固水库,把房子盖结实等,后者指的就是应急响应。而气象部门是三防的前端,是我们的侦察兵。一场仗打得好不好,首先就要看这个侦察兵对敌情摸得准不准,通报及不及时。

8月19日14时10分,深圳市气象台在全市取消暴雨黄色预警、雷电预警,提醒市民“强降雨将趋于结束,但仍然要注意远离河道和危险边坡等”。

风雨无痕,鹏城阳光如初。

站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历史性节点,深圳正不断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切实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9月3日四版 责任编辑:张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