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盐事儿”:一两食盐一两金,为争夺盐不惜发动战争

2020-09-03新闻13

“现在看来,为了盐而打仗非常愚蠢,不过以后的人们看到我们今天为了石油而打仗,也许会有相同的反应。”——美国作家马克·库兰斯基《盐的世界历史》。

古代食盐的重要性

在现代,石油资源就等于金钱,而古代,盐的地位甚至比石油还高。可谓:一两食盐一两金。在古代,控制了食盐就等于控制了经济命脉。《管子·海王》:“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盐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是维持社会正常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盐因关乎民生,因此渗透到文明史的各个层面,也受到不同领域专家的重视。

1万多年前人类发明农业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狩猎逐渐转变为农耕,唯独盐需要外来供应。人类历史上,为了这小小的食盐,有多少人揭竿而起,又有多少联盟竞相建立。人类最早何时开始食用盐,迄今尚未无史籍记载或考古资料可以确切说明。但是,可以想见,如同火的使用一样,盐的发现和食用,同样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古代对盐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不吃盐浑身乏力,无法从事农业生产,行军打仗更是空谈。

盐与民生

关于盐的功用,我国古籍多有记载。如说盐有“引火下行,润燥祛风”之功、有“擦牙固齿、清热渗湿”之效,以及“专治脚气”等等。到了现代,盐的用途更加广泛,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已达1.4万种之多,食品、化工、冶炼、陶瓷、玻璃、医药等工业均离不开盐。

因为盐而引发的战争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中原大地,为争夺山西运城盐池,爆发了黄帝与炎帝逐鹿中原之战。此战号称“中华第一战”,获胜的黄帝兼并了炎帝和蚩尤部落,对周边部落不仅有人数上的优势,还因为拥有盐池而占据了经济和战略上的主动,形成了华夏民族的基础。

盐业和盐税的争夺在民国的军阀混战时期也是战争的重要导火索,这在西南军阀的争斗中尤其明显。1917 年7 月护法运动爆发,唐继尧看准机会组织了“滇黔靖国联军”一统滇黔两省武装力量,准备再次到四川抢盐。1917 年11 月14 日,唐继尧以川军刘存厚阻碍滇军护法救国为名,率滇黔联军誓师出发,发动了四川靖国战争。

中国古代对食盐的开采与加工

古代制盐图

盐是古代老百姓的冰箱,是古代强国、称霸的坚实保障。古代制盐工艺中,井盐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最开始的食用盐全部都是海盐,而古人对于煮海盐有个更为形象的名字叫“熬波”,也叫煮海熬波,办法是先用淋沙煎卤的方法取得较浓的卤水,再煎炼卤水而得到沉析的食盐结晶。从秦汉至唐宋,中国东部和南部绝大多数地区都是以食海盐为主,上述煮海取盐的工艺一直应用到明代。

古代制盐图

在汉代,盐的种类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海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则是食用池盐,在巴蜀地区则是盛行井盐。劳动者手执挖掘工具和开采工具直接在井内生产作业,凿成盐井,采卤制盐。西汉时期的井盐生产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已经可以凿百米深的盐井,采用楼架安装定滑轮汲取卤水。岩盐又称为盐矿,实际上是地下深处的固体含盐岩层。

古代岩盐的开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开凿巷道,将含盐岩石采出。然后将岩石粉碎和溶解后提取盐分。二是开凿深井至含盐岩层,注水溶解盐分,形成卤水,然后汲取卤水。这种方式与井盐的生产工艺相同。

官府、盐商、盐民的利益博弈

古代盐运

比起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贩盐才是最挣钱的行当。以至于提及古代富商,人们的第一印象,不是开银号的晋商,也不是游商全国的徽帮,而是大名鼎鼎的盐商。纵观中国历史,食盐贸易以及盐税为维护古代中国各王朝的统一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这样的资源在古代理所当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代有一种职业,被抓到了随时掉脑袋,但老百姓们依然趋之若鹜,这个职业就是贩卖私盐。

古代盐商

比如在唐朝末年起义的黄巢,世代都是私盐贩子。贩私盐在唐朝是死罪,但利润奇高。元朝末年也有一股贩私盐的高潮,义军领袖张士诚也曾贩过私盐,《金瓶梅》中的山东首富西门庆,贩盐是他家的拳头项目。尽管山东产盐,但他却贩利润更高的淮盐。

古代食盐的经营,据研究在三个时段内发生过明显变化。在秦汉以前,是以民营或商营为主的时期。从秦汉到明代后期,是官营与民营或商营并存,而又以官营为主的时期。在清代,是以商营或民营为主的时期。官府同商人,盐民同商人,三者的关系不断得到调整,调整的焦点就是盐利的获取方式与分配形式。

历代的统治者阶层都会对盐的贸易层层把关,严禁百姓私下交易盐,这是一个相当必要的手段。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提出了“官山海”制度,即朝廷对盐业实行垄断经营,有贩卖私盐的不法之徒将处以死刑。《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汉代桑弘羊主张盐铁官营。后来这个盐铁制度也是立废交替。唐中期后逐渐形成了引票的盐专卖制度。汉光武帝废除专卖法,仅在盐区设置盐官征税。对于私自煮盐的人,除了没收“作案工具”外,还要处以“釱(音雀)左趾”,即给左脚戴上镣铐的惩罚。官府以低价强制收购盐民们生产的食盐,转手又高价出售,食盐价格猛涨,百姓买不起,只能“淡食”。后汉章帝元和元年由于财政危机,又重新恢复了武帝时期的食盐官营。至汉和帝永和元年再次归于民营,仅设官征收盐税。

隋朝初期,隋文帝杨坚本着“官民共利”的思想,开放盐田、盐井。个人遵循盐业生产制度,取得盐业生产、经营、销售的权利。明清时期,朝廷延续了两宋的做法,实行“纲商引岸”制度。盐商运销食盐,需要缴纳盐课,领取盐引,然后到指定的产盐区购盐,再贩往指定的地区销售。

到了清代,盐业专卖下的腐败更为严重,盐政官成为天下第一肥缺。尤其是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六省的两淮盐政更是肥缺中的肥缺。最后,在取消盐引政令和太平军搜刮的双重打击下,盐商从此一蹶不振,随着清帝的逊位,逐渐消失在了历史中……直到上世纪20年代后,勘探、开采、加工技术的进步,才使得盐逐渐成为人类开采不尽的普通原料。

古代西方对食盐的争夺

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拥有着漫长的制作和食用食盐的历史。中世纪英国上层社会宴会,餐桌上盐瓶的摆放位置就在主人座位的上首,坐在盐的上首即坐在离主人最近的地方,受到主人格外的尊敬;在古罗马时代,士兵们会按日定量,领到一笔名为“salarium”的专门补贴,这笔补贴不是金钱,而是食盐。尽管后来军饷代替了食盐,但拉丁文“salarium”保留了下来,经过法语和英语的演变,最终以“salary”的形式出现,用来泛指“薪水”、“薪金”。当古罗马贵族既得利益统治集团,依据上帝所立的“盐约”为法源与法理,立法禁止煮私盐贩私盐,同时更以“值盐”为实物工资开军饷,来组织雇佣职业化的军队,指望能把军队的利益,紧紧地与效命执行“食盐生产与贸易垄断法”捆绑在一起。

在撒哈拉沙漠的苍凉与死寂中,最大的金脉,是足以与亚欧间“丝路”匹敌的“盐路”。截至20世纪初,纵横撒哈拉沙漠的盐商,每年仍带着两万头骆驼的队伍横越非洲,堪称前所未有的壮观景象;凯尔特人利用河流运输盐和征服别国。他们对人类的最大贡献还是一种美味佳肴——用盐腌制的火腿。凯尔特人把火腿当成最好吃的食物,而且专门留给格斗者吃;在美国南北战争间期间,林肯领导的北方军队通过破坏南方的盐场,造成南方食盐极度短缺,严重影响了南方部队的战斗力,加速了战争进程。

1930年的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了食盐专营法,该法规定,人们只能到政府指定的食盐专卖店买盐,而且购买时要征收重税,意在垄断食盐生产,任意抬高盐税和盐价,甘地号召印度人民用海水煮盐,自制食盐,以此抵制当局的食盐专营法。带领成千上万的信众,从印度北部阿默达巴德城修道院出发,步行向南,最后来到丹地海岸自制食盐,导致5万人被捕入狱。

直到今天,中国的食盐生产早已现代化,广泛采用了世界先进的真空制盐技术。食盐的生产厂家也遍布华夏各地,但是回顾漫长的古代”盐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历史和华尔兹没什么两样:和平,革命,战争;和平,革命,战争……就像三拍子的华尔兹,自始至终,由终到始,无止无尽进行下去,盐的历史也是这样,创造着无数的精彩和辉煌。

参考文献

《史记·齐太公世家》

《盐的世界历史》中国盐业史

《中国盐政史》

《中西盐文化论略》

《中国盐业考古》

#神话传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