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崇祯帝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他的?

2020-09-03新闻6

《甲申传信录》记载:“易袍履与承恩走万岁山,至巾帽局自缢。”

掀开历史的帷幔,一探历史的真面目。崇祯向来刚愎自用,这一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投降,也不会轻易去寻死。

1644年3月18日,在李自成即将破城之时,崇祯派人将皇太子送出城后,自知眼前一切女眷面对农民军将在劫难逃,便发了疯一般地逼迫皇后悬梁自尽,又亲手将袁贵妃等女眷全部杀死。

然后,崇祯和秉笔太监王承恩一起取太监衣帽化装后,企图从崇文门、正阳门、朝阳门、安定门等处逃走,皆因不敢亮明身份,守门士兵不知他是皇帝而被阻。被逼无奈,崇祯在王承恩的陪同下跑到了皇城内较偏僻的巾帽局(今东城区织染局胡同东端),在此休息,观察时局。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占据皇宫。崇祯眼看大势已去,这才北出神武门,爬上景山东坡,撕下一块衣襟,咬破手指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

“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然后摘去缨冠,用头发遮住面孔上吊自尽,表示无脸去见祖宗,“以发覆面,白袷蓝袍白细裤,一足跣,一足有绫袜”,样子十分狼狈。王承恩哭拜了崇祯,也自缢在对面的海棠树上。

李自成攻入皇宫后四处找不到崇祯,就下了通缉令:把皇帝交出来的封万户侯,赏金万镒;首告也赏金千两。

两天后,三月二十一日,他的手下才找到偏僻的巾帽局,发现了后山树上垂挂的两具尸体。李自成命人拿两张门板抬着皇帝和王承恩,放在东华门边,给钱二十串,买了柳木棺材殓之。枕着土块,覆以篷厂,而周后亦从东华门出,置龙文凳上,藉以锦缛,覆以锦被。

二十二日,崇祯尸体还暴露在外边,有人把锦被拿下来盖在上面,迁帝于茶庵。

二十三日,李自成用王德化的建议,用朱漆梓宫及皇后梓宫礼数对待帝后。当时的崇祯穿着空靴,有人问内监是什么原因。内监回答说:“凤不裹头,龙不裹脚”。

二十四日,东华门东北忽然哭声大震。李自成问怎么回事。回答说:诸位大臣、老百姓和太监们恳请您允许先葬了皇帝再说。

李自成这才答应以帝王的身份重新改殡,崇祯帝头戴翼善冠,身着衮玉渗金袍,周后亦依制加袍带,合葬于思陵,明十三陵中的末建之陵,也是规模最小、最为简陋的一座陵园。

李自成仅此一点,便失去了民心,最终失败也是必然的事。

清军攻入北京后,为了缓和矛盾,采取了很多绥靖政策,给崇祯举行国葬,建造陵寝,将吊死崇祯的槐树定为“罪槐”,用铁链锁住,并立下马碑,令文武官员临近此处必须步行而过,以示对前朝皇帝的“敬意”,也提醒八旗子弟,要引以为戒,不能重蹈明朝的覆辙。

到了民国时期,民国政府把下马碑改为了“明思宗殉国处”纪念碑,上书“中华民国十九年三月,故宫博物院敬立”字样。八国联军进北京时,铁链被盗走,不知所踪。文革时期,革命小将把古槐当作“四旧”砍掉了。现在,政府又在原址上新植了一棵槐树。

道不尽的传统历史,言不尽的风物人情。我是热爱传统文化的小鱼,解读历史但不歪曲历史,欢迎大家批评斧正。希望我们共同学习,在历史中徜徉,因历史而成长。欢迎交流,望高抬贵手,不吝点赞赐评。

#明朝#李自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