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这个人我在不同时期对于他的看法完全不同,小时候对于他的印象主要出自于《三顾茅庐》中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君主形象;随着电视局的演变,刘备慢慢变成了《三国演义》中自桃园三结义开始的第一次哭诉自己的人生不幸,靠卖草鞋为生,到最后白帝城托孤的哭泣累计三十六次,每一次依靠哭泣化险为夷的窝囊男人形象,甚至出现了很多歇后语类似于刘皇叔的江山---哭来的,而我也在慢慢认同这些调侃的段子;随着最近的一次对于刘备理解,是在《三国群英传》这款游戏的花絮,刘备率领的百名将士,在前有曹操十万雄兵,后有数万百姓抉择时刻,毅然的冲了上去,没有选择逃跑。这短短的一分钟画面实在震撼,以至于颠覆了我对于刘备的看法。
再次重读《三国志》,作为一代君主,曹操屠过城,孙权屠过,刘备没有,甚至遭遇黄权背叛也未触及家人,他仁义的有点不像乱世之主;偏偏怀着赤子之心,鞭挞督邮,感动刺客,二救孔融,屡败屡战,携民逃亡,矢志不渝,为弟报仇,白帝托孤这是一个几乎少有没有黑点的人。要是有,估计得说起刘备与刘璋之间得益州争夺,妻离子散,辗转数人门下,其余的那就是刘备不是枭雄,不适合生存在乱世之中,因为他的赤子之心,仁义道德与整个时代格格不入,或许为了兄弟之情,葬送半壁江山,而我却再次想说起刘备。
乱世中道德标杆,存在中的理想主义者。
陈寿的《三国志》如此评判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登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为竞利,且以避害云尔。”(《三国志》成书之际已经为晋朝,实在没有阿谀奉承上位者之嫌,然陈寿此人早年性格刚烈,不畏强权,晚年不愿为官,积极归隐,实无虚假之心。)
取其中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折而不挠,成其“昭”,有功与民,秉德遵业得之“烈”,昭烈的谥号有德有功者居之。始于西周的谥号,一般根据其生平经历给予盖棺定论之说,刘备昭烈二字皆取自上谥法131谥之中,更是弘扬其德行功绩。昭烈二字历代俱无,刘备自小草莽,一身江湖气息,桀骜不驯的背后就是情义,重承诺。他带着七分的游侠气息闯荡江湖,怀揣着振兴汉室的梦想,汉室旁系数十万,怎么也轮不到编草鞋为生的刘备之流登上舞台,没有袁绍四世三公的背景,没有曹丞相官二代的加持,仅仅依靠叔叔的救济拜师于卢植,以平黄巾之功得小小县尉,乃至无钱贿赂,痛打督邮,挂印而去。学着陶渊明那股不屈于世俗之感。
籍籍无名之辈迟早要被历史淹没,刘关张兄弟情义就不会被称道。刘备在公孙瓒的推荐下得之平原相,以此为根基发展势力,一县之地可以抵御外寇,内施政德,与百姓同席而坐,甚至感化刺客,坦诚来意。一县之地在听闻孔融被围,派出三千兵马随太史慈救援;曹操率领十二万兵马以为父报仇名义攻打徐州,陶谦四散诸侯帖,唯有刘备田楷过来协助。或许很多人提起阴谋论,刘备借助君子孔融和城主陶谦扩大名声,然而有没有想过,古代战争生死难测,兵力悬殊之际,依旧敢正面对抗,实属几人可做,一旦城破家亡,何谈利益。刘备真是开天眼了,可以预知张邈投降吕布,促使曹操转战,存其徐州得之沛地。
又有人谈起刘备转移民众实为政治作秀。一枭雄如果面对后面二十万追兵追捕,自己率领几千兵马直接逃走不就好了,何必迁徙十几万民众,面对着葬送自己的一生,这个时候刘备已经年过半百,谁不惜命,可是他没有至于他为什么转移民众。要是翻翻史料就可以知道曹操的“八大屠”,一屠徐州,二屠雍丘,三屠彭城,四屠柳城,五屠兴国,六屠枹罕,七屠河池,八屠宛城,你看看历史上有那个人这么做过,不为个人利益,尽展仁义之风。那个可以让曹操说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此时的刘备寸功未建,接着汉献帝的衣带诏,承受着皇叔之名,半百之龄髀肉复生如何去坚守汉朝最后一份领土,去完成自己匡扶天下一统王朝的夙愿。刘禹锡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似乎道尽了刘备的执着。
真相或许只要稍稍思考。一群能人何以信服一个人?
刘备白手起家,群雄并起,怀揣梦想;桃园结义,矢志不渝,立匡扶天下之志,展壮士豪情之义,逐鹿中原,四处投主,半百之龄,髀肉复生,自得卧龙三分天下,战赤壁,得西川,守汉中,一去颓势,汉室可兴,随着东吴背盟,关羽夜走麦城,张飞身首异处,兄弟情义,江山之志,夷陵之火,霸业尽毁,白帝托孤,遗憾离世。
在刘备如此一生之中,少有得志,一直经历着失败失败,再次失败,可是在不断得失败,关羽张飞赵云之流,依旧紧紧得追随,荣华富贵不足道,刘备就是拥有这样得品德,对待兄弟的情义,他是没有动摇过吗?袁绍可以开门百里相迎接,曹操称其英雄之辈,他完全可以选择安于一地,坐看群雄争霸,可是这些真的是他想要的吗?妻离子散,年近半百一事无成,他面对着当今数一数二的权势,他不迷茫,一个末世草莽,最大能享受的安宁又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固执的走向一条黑漆漆的道路,没有尽头,那就是理想,一个为生民的理想,他看过无数百姓在曹操刀下流血,看尽了宫廷官场的尔虞我诈,他想在这里竖起自己一面道德旗帜何其艰难,然而他树立起来了。
吕蒙袭击荆州,糜芳献城投降,关羽无路可退。可以说是关羽的夜走麦城被杀,有糜芳一半的过错,糜芳哥哥糜竺自己绑起希望得到赎罪,刘备未怪罪其事情,认为弟弟事情与哥哥无关;夷陵之战,防守江北的黄权投奔魏朝,在一般君主手里,必定诛其九族什么的,然而刘备依旧待其家人如初。这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吗?面对着背叛自己人家属,保持着原有的待遇,比起曹丕于禁,孙权陆逊的故事。刘备做到的这一点是何其难罪其人,祸不及家人,一股古江湖义气。一份理想主义。
他的个人魅力在凝聚着一股力量,三国战败降将,趋使荣华何其多,刘备丧家之犬亦有众人围之。或许这就是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没人能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高尚起来是多么固执。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也是托付理想,献帝亡,才称帝的刘备心中的执念就是恢复汉室。他为了完成这个梦想,不在乎王位,君可取之,或许电视上全是刀斧手。但是如果诸葛亮真要夺,区区刘禅真是其对手?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他们在继承着刘备的遗志,在完成先帝的嘱托。这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呢?
为之竭尽全力的丞相,奋斗一生的蒋琬费祎之流,为之战死的黄权之子,赵云之子,张飞之孙,诸葛瞻父子,在刘禅投降之前还蛰伏北国的姜维含泪写着:“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对比吴国投降君臣皆降,高下之见何其说。
我从未想过一个君主未杀功臣,未杀百姓,未屠城,未祸及家人,甚至被他方史书所歌颂,他在追随一个理想,吸引着一群跟着追梦的人一心一意的追随,他在失败中一步步走出属于自己的理想,这是一个绝对的偏执,却又是一个绝对的英雄。没有《三国演义》中三十六次夸张的哭泣,一个半百老人陈述着自己理想王国,六次感伤家人兄弟,为之倾家荡产,他在坚持自己的主义,就像小时候说自己要坐上羽保盖车一样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