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平定太平天国后,慈禧问了一问题,曾国藩断定:大清50年内必亡

2020-09-03新闻19

《韩非子·说林上》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典故,讲的是商纣王帝辛使用象牙做筷子,非常奢侈,他的叔叔箕子看到后大惊失色,感叹商朝气数已尽。为什么呢?因为君王如此沉迷于享乐之中,有了象牙筷子,下一步就是搜罗珍宝、兴建宫殿,虚耗民力,很可怕。

韩非子感叹道:“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这就是成语“见微知著”的由来,历史上,智者总能通过一些细节看到背后的问题,从而预知天下大势,比如清朝末年,名臣曾国藩便通过慈禧太后的问话,推断出清朝50年内必定灭亡。

道光十八年(1838年),27岁的曾国藩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在京城待了10多年,曾国藩多次升迁,但真正让他在近代历史上一展拳脚的契机,还属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事。太平天国运动成就了曾国藩,靠着组建湘军成功镇压太平军,曾国藩成为清末朝廷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但在此期间,曾国藩也对一些事情感到忧虑。他曾经与手下的心腹幕僚赵烈文论述清朝的未来,赵烈文直言不讳地说:“异日之祸,必先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也就是说,赵烈文不看好慈禧和恭亲王奕?,认为他们无法挽救大清的颓势。

这样的话对曾国藩而言无疑冲击力非常强,他深受儒学浸染,致力于做好忠诚的臣子,即使手握重兵也不敢有丝毫越矩。看着还抱有希望的曾国藩,赵烈文又语出惊人:“本朝创业太易,诛戮又太重,夺取天下太过机巧......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内心十分矛盾的曾国藩,于1868年9月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在外征战多年终于回到阔别许久的京城,曾国藩非常激动,按照惯例,他住进了东安门外的贤良寺,回京第二天便被太后召见,甚至获得了在紫禁城内骑马的权利,这让曾国藩倍感荣耀。

原本曾国藩以为,两宫太后对自己恩赏有加,颇为倚重,朝中又有许多才学之士,赵烈文的预言未必成真,但这次召见,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与年仅12岁的同治皇帝表现却让他大失所望。慈安太后与他聊天就像妇人拉家常,说来说去与大事毫无关系;

而同治皇帝尚且年幼,全程如同傀儡,默默听着太后发问,自己没有想法;慈禧太后问的倒是比较多,但她并不关心国家大计,只关心湘军裁撤、将领调动以及直隶地区练兵等这些与其统治直接相关、不太好回答的尖锐问题,听得曾国藩后背冒冷汗。

尽管曾国藩有平定太平天国的大功,但慈禧精通权术,他深刻意识到,越是处在重要的位置上,越如履薄冰。回去后,曾国藩便在日记中写道:“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冲龄,亦无从测之。”

从这一刻开始,曾国藩不得不承认赵烈文的预测是正确的,他一心想挽救危局,却架不住大清已经“抽心一烂”,无力回天,再遍观朝中,曾国藩更找不出一个可以担起重任又不被慈禧猜忌的人,这位晚清重臣的内心充满悲凉,哀叹(清朝未来)“甚可忧耳”,最终,历史证明了他的预感。

#近代史#曾国藩#慈禧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