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郭沫若的一个决定,将林徽因气到哭泣,如今果然使人追悔莫及

2020-09-02新闻11

林徽因跟梁思成夫妇我们很熟,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花边新闻来看,这两位对于中国建筑行业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郭沫若不少人也很熟悉,虽然私生活方面挺遭人诟病,不过就才华而言,的确是中国诗歌的领头人之一。

但是很少人知道,郭沫若不仅仅是位大诗人,还是有名的“历史学家”。这里的历史学家为什么要打上引号?因为他在理论上对历史的研究,的确是非厉害,他有着非常崇高的学术地位,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上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但理论知识强悍不代表他的一些做法是正确的,比如说他当年在没有良好的条件下,强行要拆明皇陵,拆不了朱棣的皇陵就像万历帝下手,虽然出土了冠绝古今的金冠,以及找到了很多珍贵的金丝玉帛、古玩字画,但他却压根不注意文物保护工作。

不仅导致万历帝的陵墓因受到过多氧化,很多珍贵文物再也无法复原;甚至将万历帝的棺椁很随意的丢在院落中,两三年了都不管不问,导致万历帝的棺材板被附近村民拿去当柴火烧,万历帝的尸身也因此损毁。

但此后他依旧不知悔改,还想重蹈覆辙去拆了武则天的陵墓。但他对明定陵文物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国家因此下令“十年内再不拆任何皇陵”,千古第一女帝的陵墓才得以保全,不然这下场,估计跟万历帝差不多。

拆不了皇陵,郭沫若就把视线转到了其他地方上,比如说北京城的古城墙。北京古城墙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完善沿用于清代,风风雨雨经历了700多年,却没想到成为了建国后发展交通的最大阻碍。

这里就不提当初修建如今的北京时,摧毁了多少古建筑了,我们常说的“九门提督”,掌管的就是内城的9个城门,这也是古城墙的一部分。清朝时的古城墙共有“内九外七皇城四”20个城门——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而如今,北京明城墙遗迹仅余两处,崇文门至东南城角楼一段是现存最长的一段明清北京城墙,全长仅1540米。

而当初一力主张要拆除北京古城墙的,正是郭沫若。他凭借着自己在历史学以及文坛上的崇高地位,完全不顾林徽因、梁思成夫妇的反对,就是要拆古城墙,为首都交通让行。但其实当时梁思成已经跟另外一位建筑专家陈占祥提出了"梁陈方案",也就是在北京城在建造一座新城,将长安街作为新旧两城的通道,新城是政治中心,旧城则是历史博物馆。

但这份提与1950年2月,的《关于中华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在以郭沫若为首的“拆除派”的反对下,最终没有通过。1952年,北京外城墙陆续被拆除,梁思成痛心疾首,林徽因气到哭泣,却始终无力挽救。

到了如今,等人们终于想起我们的古建筑,想起我们的古城墙,想起我们的历史遗迹时,他们早已消散在历史中,后悔莫及;如今我们只能在绘画作品中,怀念那些逝去的历史痕迹。

#林徽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