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你所不知道的维新"尊孔"——"官天下则帝孔氏"

2020-09-02新闻4

维新运动在现当代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了,作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在政治领域向近代化转型的起点,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首次政治尝试,戊戌维新固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同样有众多在我们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思想和举措。康有为和梁启超师徒是戊戌维新的领袖人物,他们宣扬变革的方式可谓是经典的"中西合璧"了。中国历史上历代变革都是从思想领域入手,尤其是从儒家思想入手,而这其中,如何定义孔子思想及其地位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前奏。戊戌维新同样如此,康、梁二人适时的打出"尊孔保教"的旗帜,以此来引导社会舆论的风向,以为变革做思想上的准备。

在这一运动过程中,章太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章太炎作为近代与康有为齐名的今文经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两人在戊戌维新中尊崇孔子的态度可谓是如出一辙。康有为认为孔子为"大地教主",而章太炎则更进一步,主张"官天下则帝孔氏"。

年少时的章太炎师从著名汉学家俞樾,就读于"诂经精舍"。戊戌维新起,章太炎相继任职于《时务报》、《经世报》、《昌言报》等,积极宣传戊戌维新思想,幻想通过变法改良使中国尽快强大起来。在此期间,章太炎多次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维新思想。1897年,他在《实学报》上发表《后圣》,在鼓吹孔子的同时,大力推崇荀子,实则是主张注重经世之学,在实际中解决近代中国所遇到的问题。

1899年,章太炎发表了著名的《客帝论》一文,构想出一个理想型的君主立宪制的中国,即"官天下则帝孔氏",自上而下变革自强!在该文章中,章太炎大声疾呼:"昔者《春秋》以元统天,而以春王为文王。文王孰谓?则王愆期以为仲尼是已。"也就是说,章太炎以《公羊》传《春秋》,以孔子为素王,其真正的目的在于论证近代中国的君主立宪制应以孔子后代为帝王。

末代衍圣公之父——孔令贻

章太炎既然提出以孔子后代为帝王,那么当时深处帝王之位的清光绪帝该当如何处置呢?在这一极具政治风险性的问题解决上,章太炎明显借鉴了日本发展的历史。他主张"官天下则帝孔氏",也就是说以孔子后代"为全国共主"、"泰皇",是整个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领袖;而在当时处于帝位的光绪帝则应该成立"霸府",为"圣明客帝",在实际上掌握大权,整个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套体制中,他明显的借鉴了日本历史上的天皇制度和幕府制度,大体上,孔子后代处于日本天皇的地位,而光绪帝代表的清政府则处于幕府的地位。章太炎的这一政治构想中,他一则反对兴中会所提倡的"排满革命"的,二则又提倡汉族人物应为国家领袖,这一点上显然也是受到当时国内外狂热的民族主义热潮兴起的氛围的。

李润苍在《论章太炎》一文中认为:《客帝论》是章太炎在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在此文中,他设计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方案是建立在总结中国文化历史的基础上的。在他看来,'官天下则帝孔氏,百世不天之大律',即把孔子作为全中国的思想政治权威乃是几千年来至高无上的根本大法。而孔子又是'夷夏之防'的首倡者。于是他提出了一个自圆其说的办法,名义上以孔子的后代'衍圣公'为全国共主'、'泰皇',实际上以'圣明客帝'光绪成立掌握中央政权的'霸府',客帝不称天子,'引咎降名,以方伯自处,'实行自上而下的'变革故法','以御白人之侮'。称谓和名义上都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找到了根据,春秋战国时的周天子改为'共主','客卿'改为'客帝';在政体和政权的实质上又可以实现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章太炎在这一时期的政治主张的一个再要内容是抵抗外国的侵略,对光绪帝还抱有很大希望,所以反对'逐满'"。

虽然章太炎的这一主张并未能够实现,但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的这一政治理想构建却得到了一小部分人的认同,这也是近代中国在特殊时期所出现的众多救国方案的比较异类的一个。

在我们今天看来,章太炎的主张有些荒诞不经了,但却更能折射出维新时期中国传统士人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特殊心态,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戊戌维新运动。

#近代史#诸子百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