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你对酒的了解有多少?

2020-09-02新闻12

近期,一则孟非入院的新闻让酒精与麻醉关系的猜测冲上了热搜。饮酒后对身体麻醉和痛觉有影响吗?酒后断片是怎么回事?吃药不喝酒、喝酒能助眠,这些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本期跟随专家一起来喝个“明白酒”。

A饮酒对麻醉有影响吗?

孟非在微博中称:“麻醉师问你喝不喝酒,酒量多大的时候,你一定要老老实实问答,你说少了,他麻药给得少,你吹牛说多了,他麻药给多了……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对此不少网友提出疑惑:难道酒量大小真的会影响麻醉效果?

朱武晖解释,对此首先要判断两种情况,一种是长期饮酒的人,麻醉前没有饮酒;另一种是刚刚饮酒又需要麻醉的人。 “麻醉在临床上分为两种,即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局部麻醉主要包括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神经传导阻滞及区域阻滞四种,进行表皮麻醉时,不会对深处痛觉神经产生影响,进行浸润麻醉时作用于深层阻滞,并逐渐浸润至神经末梢。长期喝酒并不会影响局部麻醉的效果,通常也不需要加大麻醉药品的剂量。 ”朱武晖说,但是如果患者长期喝酒诱发肝功能障碍时,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全身麻醉时用药剂量适当增加,但要注意,一旦麻醉成功,患者不容易复苏。其具体的机制复杂,可能是由于长期饮酒的患者对麻醉药存在交叉耐受性。对于刚刚饮酒又需要麻醉的人,麻醉风险成倍级增高,所以最好不要饮酒后麻醉。

B适量饮酒有保健作用吗?

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小酌不仅对身体无害,反而有益。白酒营销界曾流传“白酒生物活性成分之多是世界酒类之最,能够缓解酒精伤害,增强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奏”等。对此朱武晖强调,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以及各种各样含量很低的有机化合物。如有机酸、不饱和脂肪酸、杂环化合物、酚类、萜烯类化合物等。它们具有毒害作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即便是那些成分“真的有效”,也需要足够的量才能发挥作用,而它们在酒中的含量微乎其微,反倒是产生危害的酒精,虽然只有一种,就已经足够“秒杀”这些“保健成分”了。还有些女性认为喝红酒不仅养颜,还可以软化血管。然而,不管什么酒都不可避免地含有乙醇,有乙醇就会代谢为乙醛。相关研究还表明,酒精对女性的伤害要比男性大。

当前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成年人适量饮酒的限量值是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相当于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或38度的白酒75g,或高度白酒50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450ml,或葡萄酒150ml,或38度的白酒50g。通常在同等量下,高度酒对肝脏等器官的损伤要大于低度酒。

C酒后断片是怎么回事?

“酒精是一种脂溶性物质,这让它可以自由穿透血液和大脑之间的屏障,影响多种神经递质系统,会刺激大脑。它会先关闭大脑的抑制功能,于是微醺的人会显得更‘活跃’。”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朱武晖介绍说,接下来,当大脑承受不住酒精刺激时,就会短暂休息,再多喝一些,大脑就只好暂时进入一个长时间休息的状态了。这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酒后断片”。

“大脑就像一台录像机,正常情况下,录像机的所有功能都在开动状态,你的所闻所见统统被记到脑子里。喝到一定程度,大脑中掌管记忆的重要部分——颞叶的功能被酒精麻痹后,人体就变成一台只会取景而不会录制的录像机,你的见闻暂时都不再会被大脑记录了。 ”朱武晖介绍,所谓的酒后吐真言,其实就是酒精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水平扰乱了大脑的化学物质平衡,轻度兴奋时,你吐的真言是平常敢怒不敢言的人或事,此时你对自己的言行是基本知晓的;而中重度兴奋时,你吐的是平常控制、隐藏在内心不说的真话,此时已完全失去对大脑的控制。

D喝酒到底能助眠还是失眠?

朱武晖分析指出,酒精的代谢过程是乙醇→乙醛;乙醛→乙酸。乙醇到乙醛的过程需要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参与,不同的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含量都差不多,这个过程一般都可以完成。当摄入的酒精量过大时,分解起来就会比较慢。乙醇聚集在体内,会刺激胃黏膜,出现胃部不适,同时会抑制神经系统,导致昏昏欲睡。但是,随着酒精的进一步分解,代谢产物乙醛就会产生“兴奋”的作用,使后半夜反而睡得更浅,甚至失眠。

而在乙醛到乙酸这个过程,如果不能及时分解,乙醛的毒性会导致脸部发红,出现搏动性头痛、头晕、心慌、恶心等症状。只有分解成乙酸才能被代谢掉,但由于每个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含量不同,有些人难以代谢,就会导致头痛、心慌等症状。

几个小时之后,无论你的代谢速度如何,当酒精的作用逐渐消失后就会引起失眠多梦,睡眠质量下降。一旦酒精从身体中消除,这些调整就会导致睡眠中断。

#白酒#失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