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65年前钱学森离美回国,途中收到电报让他别下船,背后有何深意

2020-07-19新闻4

自古以来,爱国忧民的精神一直根植于我们心中,屈原在《离骚》中呐喊:“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深情的表达了自己的忧国伤民之情,陆游在《病起书怀》中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自己无论身处何处,都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国家。《左传》中也提到:“临患不忘国,忠也。”也告诫我们,危难之际,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国家,乃是忠心的体现。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一声巨响,我们国家和人民的腰杆在国际上又硬了几分。这一切的背后,我们必须得铭记一个人,一位中国人,一位爱国忧民的中国人。这个人,拥有美国最高级别的安全通行证,自由出入五角大楼长达八年,而且还参与美国绝密军事项目研究;在他35岁的时候就成为了美国麻省理工的终身荣誉教授,要知道,这个职位就算是美国本国大多数教授从事20年以上教学相关工作,都难以获得的一个职位。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这个人就是钱学森。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旧照

钱学森学生时代就是学神级的存在,1934年从国立交通大学毕业(如今的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时考取了“庚子赔款奖学金”,这个奖学金的由来还是很有故事的。1901年,清政府签署了“庚子条约”,赔款给美英日俄法五国一笔巨款,美国拿到后有了想法,就是拿出一部分设立奖学金,还专门是给中国留学生设立,资助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留学,这样做不仅能吸纳到中国的优秀人才,还能借此机会减少中国人民对其的敌视,可谓一举两得。

▲上海交通大学校门

不过,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美国科学技术发达,教育上更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且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也还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学成归来仍然是报效祖国。不过,这份奖学金当时全国只有20个名额,钱学森就是其中一位。

一年后,也就是1935年,钱学森来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钱学森一直对航空航天感兴趣,所以他就想拜在当时航空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冯·卡门的门下。于是他又带着行李从波士顿来到洛杉矶求见冯·卡门,大师见到钱学森以后,经过一番交谈,二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后来还被人们笑称为航空界的天才师徒。

▲麻省理工大学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求学时,仍然是学神级的人物,他不喜交际,只是一个人埋头苦学,不过他却加入一个神奇的组织,就是加州理工的“火箭小组”。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火箭是科幻的东西,而宇宙更是神秘莫测,所以这个小组研究的是从未见过的东西。钱学森加入这个小组时里面一共有五个人,这五个人后来被认为是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始人。

▲钱学森旧照

之后,他们在冯·卡门的指导下,开始了相关研究。首先,航空航天方面的实验,炸药肯定是少不了的,所以实验经常出现爆炸,他们更是被称作“敢死队”。由此可见,这些实验并不安全,好在,他们的研究最终被美国军方所看重,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不久后,钱学森获得了美国最高级别通行证参与到美国各种保密研究中。1945年,钱学森还代表美国接收德国科学家,两年后接受麻省理工的邀约回去任教。

▲钱学森一家回国旧照

不过到了1949年,一切开始发生改变。当时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夫妇听闻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一心想要回归祖国,但当时的美国正在对共党人进行全面排查,钱学森由于身份特殊以及不愿出卖朋友,于是保密通行证被取消。之后,钱学森就以此为借口,要求美国放他回国,但却在1950年遭到了美方的软禁。其后,钱学森多次经历逮捕、保释、软禁等一系列调查。

▲钱学森旧居

50年代初钱学森被美方迫害的消息传到了国内,几经辗转之下,我国最终通过战俘交换的方式,让其踏上了回国之旅。在钱学森回国的途中,他曾收到一份电报,内容是:很高兴你能回家,路上当心,中途不要下船,到了之后,我会让朋友在边境站迎你。钱学森看着这和蔼的文字内容,猜测应该父亲给他发的,于是回信让父亲放心。

▲钱学森与妻子合照

后来,钱学森见到父亲问电报的事,父亲表示并不知道。直到50年以后,钱学森才了解到电报的真正来源,原来这个电报是周总理叫外交部发的,由于国家十分担心钱学森的安危,但是碍于身份,就以他父亲的口吻发出去了。不过,万事大吉,钱老安全归国。

曹植在《白马篇》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铭记钱学森,他冒死归国,心里始终记得我们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他指导我国在科技事业的发展方向,带领我国科学家研究导弹原子弹。曾经,他也一定是抱着万死不辞的决心归国,同时事实证明,他的回归也彻底的改变了我国,让中国的科研事业走上了新的台阶。

参考资料:

《离骚》 《病起书怀》 《左传》 《白马篇》《钱学森》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