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批“夹心层”医院正迎来转型潮!

2020-09-01新闻32

医药网9月1日讯新冠肺炎疫情缓解之后,很多地方开始了“深刻反思”。有的地方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建设,而更多的地方开始了城市大医院的规模扩张,要么新建要么改建,如此下去,本就处于夹缝中的城市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势必面临更加狭窄的生存空间。那么,下一步这些医院该怎么办,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8月27日媒体晒出了东莞42家公立医院的账本,看到他们近三年的运营业绩,全面飘红,这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

42家公立医院的账单

数据显示,全市42家公立医院2019年的总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拨款收入等)约176.5亿元,医疗收入总计161.9亿元,除去各项费用后,去年42家公立医院的收支盈余总额约为6.1亿元。

而2018年全市40家公立医院(不包括新纳入的市第九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的收支盈余仅为6767.2万元。

这表明,全市公立医院总体的经营水平在过去一年里有了质的飞跃,而这些业绩为改善就医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医护人员薪酬改革奠定了基础。

从亏损面看,2019年盈余为负数的有6家医院,其中4家为镇街医院。而2018年盈余为负数的有13家,2017年盈余为负数的有19家。

有分析认为,这与近年来东莞大力推动镇街医院转型,积极加强专科特色,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密切相关,使越来越多原本亏损的医院找到了发展的路子。

经验:转型是最好的路子

为什么这些镇街医院要转型呢?一是地理位置很尴尬。虽然交通便利,但正因为交通便利,恰恰成了留不住病人的主要原因。一脚油,十几二十几分钟,病人就可以到达大医院。

二是功能定位很尴尬。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比,没有“签约服务”等可以走近(进)老百姓家里面的贴心服务。而要谈给基层指导,往往又不能取得认可。

三是服务能力很尴尬。与周边星罗棋布的大三甲医院相比,镇街医院技术服务能力得不到群众的肯定和认可,根本留不住真的病人。继续坚持走功能齐全的路子,显然不行。

四是运营体制很尴尬。与经营管理比较自由的民营医院比,缺乏灵活的体制机制。因此,不说吸引优秀的人才了,留住都难。

唯一的办法就是根据现有人员结构、服务能力、群众需求确立自己的专科特色和转型方向,努力加强专科建设,在一个“点”上发力,而放弃“面”上的努力。

鼓励镇街医院转型“大专科、小综合”

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成功转型的呢?我们在往年的媒体报道找到了答案。

据2019年2月1日看医界报道,作为一家镇街公立医院,东莞市南城医院近日决定转型为“东莞市肝胆专科医院”。为什么南城医院要转型为肝胆专科医院?据介绍,一是医院的肝胆专科这两年发展迅猛,2018年住院患者1481人次,同比增长18.2%;手术2018台,同比增长26.5%,胆结石专科已经成为该院的特色。二是胆结石发病率逐年升高。胆结石病和高血压、糖尿病被称为三大“文明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胆结石的发病率平均在7%上下。其中,胆囊结石多以胆固醇结石为主,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多与胆汁中脂质的代谢异常等有关,胆固醇高的食物摄入过多,也更容易诱发此结石。三是东莞市卫健局一直鼓励镇街医院转型为“大专科、小综合”的特色医院。他们鼓励东坑医院、洪梅医院往“医养结合”的养老特色转型;鼓励石碣医院打造骨科特色等等。

当然确定了向肝胆专科医院方面发展,还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举动。他们建设了肝胆专科手术楼,投资3000多万元购置医疗设备。为了加强科研,在东莞成立了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结石防治专业委员会,建立了首个地市级胆囊疾病研究所和规范化结石专科技能培训中心,全面提升全省结石防治能力,并开展结石病临床与基础研究,探索非手术治疗结石、预防结石,做好科普与健康教育。创建全国知名的结石专科,目前其结石专科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立全国首家结石分类较完善的智能化人类胆石博物馆。

而主张转型“医养结合”也是顺应了人口老龄化大趋势。

据南都报道,东莞一家镇街公立医院的负责人曾坦言,“生存危机通常是亟待转型的迫切因素。”早些年镇街医院尚有一定生存空间,转型动力不足。近几年来,东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门诊量已占到全市总量的三成,镇街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被取代,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由此可见,处在夹缝中的痛苦挣扎生存艰难的城市基层医院、民营医院应该尽早谋划,积极主动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以群众多元化的医疗需求为导向,做好战略定位,有必要的情况下积极快速转型,勇敢地挺进“蓝海”,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发展路子。也许,一拳“打”得百花开。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