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青岛市南法院集约送达E中心正式成立了,标志着市南法院送达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主持人洪亮的声音响彻市南法院一楼大厅。
8月31日,市南法院举行集约送达E中心启用仪式暨E送达工作推进会,市南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洪坚,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副总经理马庆利,青岛市律协会长张金海,市南区律协会长江云,青岛市基层法律工作者协会负责人姜蓝英等出席会议,并共同为集约送达E中心揭牌。会议由市南法院党组成员、专职审委会委员于常文主持,市南法院、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市区两级律协组织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推进会上,王洪坚首先对法院整体及重点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就广泛凝聚工作合力、推动法院送达质效提升发表了意见。于常文主要介绍了市南法院E送达平台运行情况。马庆利总结了过去一年来青岛邮政开展法院专递业务的基本情况。张金海、江云、姜蓝英分别对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适用电子送达的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王洪坚与马庆利签署《跨域送达备忘录》,对下一步合作开展跨域送达工作进行了安排。王洪坚与张金海、江云、姜蓝英分别签署《关于共同推进诉讼文书适用电子送达的实施意见》,对共同推进电子送达工作达成一致意见。
“一键轻点 让诉讼文书直达目的地”
跨域送达即借助最高院与中国邮政速递建立的“总对总”送达平台,外地法院可将需要送达的诉讼文书直接发送至目的地邮政公司,由当地邮政公司进行落地打印、封装及同城送达。2019年5月6日,市南法院与青岛邮政速递签署《法院文书E网送达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创建送达事务线下协调及实施机构--送达E站,借助中国邮政速递完善的投递网络,将邮寄送达和部分直接送达进行社会化外包,大幅提升了法院送达质效,获得了上级法院主要领导的批示认可。根据最高院的部署要求,此次市南法院与青岛邮政签署《跨域送达备忘录》,标志着市南法院率先引入跨域送达业务,一改异地送达法律文书需要坐车乘机、翻山越湖的传统做法,极大地减少法律文书运输环节,降低诉讼成本、缩短送达时间。“跨域送达借助网络实现了全国法院间跨层级、跨区域的资源相互调用和信息共享,这既为人民法院的送达工作提供了巨大助力,也为邮政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人民法院营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马庆利说道。
“良性互动 让电子送达成为优选项”
《关于共同推进诉讼文书适用电子送达的实施意见》是市南法院首次联合市区两级律协组织、基层法律工作者协会对电子送达工作作出的专门规定。《意见》约定,法院、律协、基层法律工作者等应积极引导律师和诉讼当事人优先采用电子送达参与诉讼活动。《意见》主要对电子送达的方式、同意适用及效力认定进行了规范,详细介绍了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12368语音通知、微信、支付宝的适用流程,并对省高院目前推行新增默认电子邮箱送达功能进行了重点推介。今年以来,市南法院向律师界发出一封信,广泛征求律师朋友和基层法律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各方也多次开展座谈,对《意见》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修改。各方一致认为,大力推行电子送达,对提高送达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减轻当事人诉累具有重要意义。各方表示,将以此次《意见》签署为契机,围绕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同步推进电子送达适用,拓宽电子送达的领域和范围,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更多的诉讼参与者获得便利。
“
平台升级 让集约送达释放新动能”
“集约送达E中心是对E送达平台的再优化、再升级,是在整合各类送达事务的基础之上,对参与送达工作的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邮政专员等各类主体进行的统一规划,目的是汇聚各方力量,协同推进电子送达、邮寄送达等工作,实现诉讼文书送达精准、便捷、高效。”于常文介绍道。
2019年,市南法院创建集线上E送达系统、手机端“掌上E键送达”程序、线下送达E站于一体的E送达平台,构建起了“平台集约管理+数据一键分析+服务E站外包”的送达新模式。2020年,市南法院新一届党组继续把智慧法院建设作为司法改革的先手棋,不断深化与信息技术公司的合作交流,对原有E送达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引入智能外呼、智能送达、法律文书自动签章等功能,完成与省高院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的数据衔接,将自动生成的程序性文书直接推送至E送达平台,实现送达文书电子化流转。截至目前,市南法院借助E送达平台共实施各类送达事务136390件次,其中电话送达61712次,短信送达8367次,邮箱送达238次。提高送达成功率31.27%,缩短平均办案周期26.23天,审判执行工作不断提质增效,人民群众的诉讼体验不断提升。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下一步,市南法院将依托集约送达E中心实体化运行,强化与各类诉讼参与主体的互动沟通,探索引入更多智能化科技手段,逐步实现送达方式穷尽适用、诉讼文书智能送达、送达事务全程留痕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张赛)
编辑: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