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直以忠义著称的关羽,为何在麦城兵败后,主动投降孙权?

2020-09-01新闻14

古诗中提到:“力屈已嗟关羽死,势孤犹笑李陵降。”这句话是用来描写三国时期的关羽将军,已经用完了全身力气准备赴死。这样凄凉且壮烈的形象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感慨,然而一提到三国时期的关羽,人们无一不抒发敬畏的感情,而关羽身上的忠义二字又值得人们歌颂和学习。

一提到关羽身上的忠义二字,似乎没有人会反对。但是在《三国志》中却记载了这样一段:明明归顺于蜀汉的关羽,其实在败走麦城之际,主动投降了东吴孙权。如果按这次投降的事迹来看的话,能不能打破关羽身上忠义二字的标签呢?事情的背景发生在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的后续事件中,也就是在公元217年到220年之间,蜀汉已经逼退了曹操大军,使得刘备大军一览独大,这时候身为友军的东吴,突然和蜀汉闹起了矛盾,而矛盾点直接让关羽成了炮灰。

公元219年汉中之战结束之后,刘备已经取得了汉中的胜利,被称之为汉中之王。而为了坐稳哥哥的地位,刘备开始了北伐战争,企图将曹魏大军一览打尽。然而这时东吴和蜀汉之间却出现了违背盟约的事情,这导致北上的关羽一军腹背受敌,所以仓促之下只能逃往益州,想要保全性命。

汉中之战结束之后,同年襄樊之战随即爆发。襄樊之战的目的就是为了想要趁火打劫曹操,但是在这场战争中,明明东吴和蜀汉是盟友的关系,主攻前线的是关羽大军,辅佐关羽攻击曹军的是孙权大军。然而关羽这边却出现了一个致命性的问题,那就是来自荆州的供粮问题出现了矛盾,所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关羽只能出此下策,打劫了孙权的供粮食渠道。

原本孙权就不是很喜欢关羽,因为之前孙权想要和蜀汉的关羽后代联姻,但是被关羽当众拒绝,现在又抢光了孙权的供粮军队,这让孙权如何能忍?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公元217年到219年之间,所结束的汉中之战让蜀汉大军获得了汉中之王的称号,所以三国鼎立的状态本质上已经发生了改变。当时的状态并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三国鼎立,而是蜀汉一家独大,所以身为盟友的东吴,不得不认识到个现实状况,于是背叛盟约势在必行。

公元219年11月份,孙权这边先采取了军事行动,先派猛将吕蒙前往应战关羽。然而吕蒙这边也很聪明,所打的战术是最委婉的心理战。先将关羽旗下的一些重要将领的家属,接到了吕蒙的阵营当中,并且优待其家属。这一消息传到关羽的阵营之后,那些将士们反而放宽了心,认为自己的家属在吕蒙的军队里得到了妥善处理,而且其待遇要比之前要高,所以关羽大军内部的军心顿时之间成了一盘散沙。

公元219年最后一个月,关羽不得不败走麦城。因为在败走麦城之前,关羽其实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那就是不及时封锁吕蒙抓捕其将士家属的消息。后来有历史学者称,如果关羽当时紧急封锁消息并且放出恶言,称吕蒙抓其将领家属,并且加以恶待的话,那么军心必然稳固,且将士们会瞬间提高攻击力,决心和吕蒙一军誓死拼搏,捍卫其家属安危。

但是关羽并没有这样做。所以很多已经被抓走家属的将士们一心想要归顺东吴,所以这个时候,关羽已经失去了人心,那些想要归顺东吴的降士们,想要面见吕蒙将军的最好礼物,其实就是关羽的项上人头。因此,败走麦城之际,关羽不仅仅是受到了东吴追兵的绞杀,而且自己内部成员中已经有人对自己虎视眈眈。

无奈之下,关羽向孙权主动请降。《三国志》中记载:“后羽在麦城,使使请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关羽在败走麦城的无奈之际,其实的确有向东吴的孙权投降过的。但是这是贪生怕死的行为,还是真的另有他意?这时候人们应该已经有了一个答案:关羽不得不投降,如果这时候想要打一个迂回政策,暂且躲避孙权的追捕,只能以投降来争取更多的时间,当时关羽距离益州仅仅只有一二十米的距离,这个地方也就是关羽被斩杀的地方,叫做临沮。

然而早在11月份时,东吴孙权就已经下了一个“羽至即斩”的命令。这个军令的意思也就是说,不论是东吴派出来的追兵找到了关羽,还是想要归顺于东吴的降士们,只要碰见了关羽可以先斩后奏。这样的命令等于是,即便关羽发出了投降的信息,但是也无济于事。所以,关羽想要投降其实是在演戏,想要争取一个逃往益州的时间。只不过东吴孙权更绝,早早下好了军令,遇见关羽就可绞杀,所以关羽即便再会演戏,也没有任何办法了。

公元220年,新的一年才刚开始几天时间,关羽率领十多人仓促逃往,不料还是在临沮被围剿。后来,也有人说但凡孙权接受了关羽的投降,说不定后期蜀汉和东吴之间的联盟关系还能稳住,双方共同抗曹的局势还能发挥最大优势。但无奈的是,孙权还是不愿看到盟军蜀汉一家独大,斩杀了关羽,抢走了荆州三郡,为之后的下坡路埋下了伏笔。

#三国两晋南北朝#孙权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