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纪实!保住最后那个肾

2020-09-01新闻11

来源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作者 | 健康时报记者张赫 实习记者 陈琳辉

编辑 | 周亦川

42岁的林荫(化名)先天独肾。“2019年10月开始,我就感觉经常头,测血压看见数字吓得一身冷汗,竟然飙升到了200/120mmHg。”林荫回忆,第二天她就做了全身体检,加强 CT 报告结果让她大吃一惊:仅有的一个肾出了问题,肾动脉上长了一串瘤,导致肾供血不足,引起高血压。

此时,肾动脉瘤犹如一颗颗 “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大出血,性命危急。

王长希医生术后查房

“拆弹”容易保肾难

术前CT显示林荫独肾上的血管瘤,阻滞了肾脏供血。

1月末,疫情来了。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出门就是“保命”。但还有一部分人,不出门,意味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没办法进一步入院治疗,身上那些动脉瘤都是不定时‘炸弹’,随时有破裂风险。”林荫回忆,起初,得知检查结果后,林荫委托亲朋好友将她的病例资料发给香港、北京、广东等地知名专家,无一例外,没有一家医院医生有把握在完全“拆弹”的同时完整保肾。

后来收治林荫的多家医院多名专家为她进行了多次多学科会诊,都没有把握在拆掉所有“炸弹”的同时,还能完整保住她唯一肾脏的所有血管及血供、恢复正常血压。

疫情稳定后的第一次复查,林荫发现动脉瘤长大了不少。就在陷入困境时,得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肾移植中心专家团队有希望治好她的病。

“肾动脉异常,源于腹腔干,起始部位就有一个动脉瘤,另外还有多个动脉瘤分布于肾动脉主干和肾门动脉处,有一个还长进肾内,十分复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肾移植中心王长希主任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在他接诊后,心里也捏了一把汗。

为了尽快进行手术,王长希组织科室里医生集体看片,下定决心为患者搏一搏。

“手术难点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要完整地切除动脉起始段的瘤体而不影响腹腔干的血流,否则会影响肝脏、肠道的血流,后果严重。”作为林荫的主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吴成林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其次是独肾动脉重建困难,有可能无法重建部分肾动脉分支,损失一些肾单位会影响术后肌酐水平;最后如果动脉瘤切除不彻底,血压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

为了完成高难度手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军

亲自和病人谈话,讲解大致手术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肾脏血管重建困难,不能移植回去,直接进入透析状态。

独肾摘除修复又植回

术后CT

从血压飙高至200/120mmHg到预备手术,已经过去11个月,8月13日手术如期进行。

切皮、暴露肾脏、游离,一个个动脉瘤都慢慢地出现。在体内难于完成肾脏手术,就将肾“摘”出来修复。

“在暴露肾门的时候,几个动脉瘤都压在我手掌下面,随着动脉的波动,我的手在颤,当时非常担心稍不小心可能损伤到瘤体,造成大出血。”吴成林回忆。

经过仔细地分离,王长希最后确认了一遍肾动脉起始部的动脉瘤已充分游离,之后果断将肾脏连同几个动脉瘤完整地取下来。

成功摘出肾脏后,0-4摄氏度的冷灌注液早已准备好。肾脏离开人体后的存活时间有限,及时进行冷灌注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肾脏细胞,维护肾功能。

接下来就是整个手术最难的环节——动脉重建,李军的主战场从手术台上转移到小小的修肾台上,王长希主任带着团队几个医生边讨论,边决定血管的取舍修剪。

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整台手术用了7个小时,终于林荫肾脏上所有的分支都被接回主干上。血管开放,肾脏很快就回复了正常,当尿液重新从输尿管流出来的一刻,所有人都舒了一口气。

术后3天,林荫已经可以下床,血压也恢复了正常,8月25日出院。

林荫出院

“林荫的这个病例,是内科疾病外科解决的一个成功例子。临床上很多‘内科’疾病都可以靠外科手术解决。”吴成林教授告诉记者。

肾动脉瘤全部“切除”后,高血压迎刃而解,再也无需吃药,肾功能恢复得比之前更好。

“肾完整地保住了”。这是林荫麻醉醒来后手术医生说的第一句话。林荫说:“这是这辈子最难以忘怀的七个字。”

#男性健康#高血压#新冠肺炎_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