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让徐州始末考:刘备的野望,袁术的愤怒,公孙瓒联盟的破裂

2020-09-01新闻14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

陶恭祖三让徐州,天下美谈。在小说演义不厌其烦地渲染下,陶谦宽仁厚道,刘备恭谨有礼,君臣相得,千古佳话。遍览《三国志》,可知其事情悖谬。陶谦死后徐州归属极端复杂,刘备继位过程极其艰难。背后涉及利益群体极为庞杂。

关于徐州归属,历来众口一词,即陶谦委派糜竺、邀请刘备入主。看似风平浪静,实际暗潮汹涌。刘备接管徐州始末,因陈寿曲笔隐晦,个中细节常被忽略。

本文谨述自己所读所想。希望能为读者朋友带来新的观点和视角。

我心中勾勒的“三让徐州”轮廓:

陶谦之让徐州,大概率是迫不得已、甚至是糜氏兄弟的矫诏乱命;接班人首选、其实是盘踞淮南的袁术。刘备入下邳,袁术引兵夺位,导致吕布趁虚而入,最终造成公孙瓒联盟的崩坏,也造成徐州割据的三雄角力态势。

陶谦死后至刘备继位这短短数月,徐州归属始末,前后有明确文字记录者,涉及至少8位州郡军阀或地方豪强。即陶谦、陈登、袁术、糜竺、曹操、袁绍、孔融、吕布。

本文共 5000 字,阅读需 18 分钟

不同于演义小说,正史中的陶谦是个无耻败类。最喜交结山贼和强盗。盘踞东海的泰山臧霸,盘踞小沛的涿郡刘备,佞佛的痞子笮融,还有袭杀曹嵩的妖贼张闿;他们都是陶谦从江湖中延揽的凶残打手。

陶谦在徐州滥杀无辜,贬斥忠良(赵煜),宠信小人(曹宏),还袭击孙策,最终竟发展到与僭主【阙宣】同流合污的地步。阙宣在下邳称帝,而下邳是陶谦的刺史治(类似省会),完全可说是陶谦一手扶植的黑恶势力。陶谦先与阙宣一起做贼,后杀害阙宣,兼并其部众。

陶谦在徐州倒行逆施,制度崩坏,百姓流离。陈寿直言:

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陶谦)害,(徐州)由是渐乱。

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

关于陶谦、阙宣、笮融、臧霸等人的事迹,我曾单开过一篇文章详细叙述,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自行阅读,传送门如下:

一千兵马就敢称帝:简述汉末八大僭主

陶谦其人,满身江湖气,最喜交结暴徒和悍匪。刘备即陶谦豢养的诸多打手之一。

兴平元年(194),刘备从齐国领兵入下邳,手下有数千乌丸骑兵;刘备自觉兵马不强,沿途又掳掠数千饥民,逼迫他们替自己打仗。陶谦觉得刘备和自己气味相投,便给刘备补充了四千丹阳兵。

庐江郡与丹阳郡紧邻(丹阳在庐江西南),同属扬州。丹阳兵系徐扬精锐;曹洪当年曾赴扬州、为魏武募兵。江南劲旅,有一个特殊名称:庐江上甲。

刘备得到四千丹阳上甲,喜出望外,立刻脱离田楷(公孙瓒系青州刺史),投奔陶谦。这也是公孙瓒联盟的崩坏反映之一。

刘备属于公孙瓒联盟。

很多读者常常忽略一件史事。即汉末丧乱初期,中原及河北的军阀们,并非各自为战,而是组成了两大团体。袁绍、曹操、刘表、刘虞、三郡乌丸为一大势力;袁术、公孙瓒、陶谦、黑山军为另一大势力。

双方地盘犬牙交错,甚至勾结当地黄巾流寇,举行惨烈会战。

魏武本纪,有这么一条记载:

上述材料出现的人名,陶谦是徐州刺史;单经是公孙瓒所置兖州刺史;刘备是公孙瓒所置平原国相。之外还有公孙瓒系冀州刺史严纲等人。

了解了两大联盟,很多史料问题便迎刃而解。

比如公孙瓒为何要杀刘虞、刘虞之子为何又被袁术囚禁;比如易京之战,公孙瓒为何向黑山军求救;比如吕布为何要替袁绍进攻黑山军;比如刘备离开田楷,归附陶谦的理论依据等等……其实都是基于初平年间,中原军阀两大联盟的立场。

陶谦死时,徐州已然崩溃。刘备所谓的官方接班人身份,能继承的家业其实微不足道。

徐州共六郡/国:东海,琅琊,彭城,广陵,东莞,下邳。东海郡

东海是陶谦豢养的流氓【臧霸】屯驻的地区(东海开阳)。臧霸是个头上挂公安部A级通缉令的要犯。臧霸他爹当年贪污受贿,被拉去枪毙,霸时年十八,带了一票亡命徒劫法场,遂亡命东海。

臧霸势力极大。陶谦死后,臧霸甚至有足够兵力袭击琅琊国,把国相萧建轰走,自立为草头王。吕布进攻琅琊,也被臧霸赶走。可见,东海郡的臧霸,连陶谦都管不住,更不可能配合刘备。琅琊国、彭城国

琅琊国相【萧建】,屯驻莒城。一向与臧霸不睦。陶谦死后不久,二人便公开火并。虽名为徐州治下,实际无异独立王国。

琅琊、彭城二郡,还屡次遭到曹操袭击,郡治残破。曹操以报父仇为名,在琅琊、东海、彭城三郡大肆杀戮,尸积如山,河水为之断流。东莞郡

东莞在《三国志》记载不多。不过曹公破吕布后,委【尹礼】做东莞太守。

尹礼是臧霸军团的流氓干将。东莞恰好在琅琊国北侧,西侧接壤兖州泰山,东侧接壤青州城阳。以地理位置和后续事件可知,臧霸军团攻破琅琊,尹礼遂割据东莞(曹公的敕封是对割据现状的一次无奈认可)。陶谦还是鞭长莫及。

(臧霸)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於开阳。

陶谦这个刺史,能实际控制的,恐怕仅有下邳和广陵二郡。广陵郡

广陵太守本为琅琊人【赵煜】。赵煜被陶谦贬斥外放,在广陵太守任内,又遭笮融所害。

【笮融】是个佞佛的痞子,很受陶谦宠信,主管下邳、彭城、广陵三郡的后勤运输。笮融贪赃枉法,刻剥民财,铸造大金佛,传经布道,所费巨亿。徐州财政几近崩溃。下邳郡

下邳是陶谦的刺史治;类似省会。

但在阙宣(伪天子),笮融,陶谦等人的残害下,下邳基本也没法待了。因兖州曹操屡次东征,陶谦甚至想放弃下邳,转投丹阳(属扬州)。老巢都呆不下去了,下邳的政治环境可想而知。

刘备所接手的、就是这么个烂摊子。仅有下邳郡和广陵郡。即使这样残破的两郡,接手过程也相当复杂。因为徐州首选的接班人,并非刘备,而是袁术。

刘备处在公孙瓒-袁术-陶谦联军内。陶谦死,刘备第一个念头就是迎接袁术入主徐州。袁术治所在扬州九江,与徐州接壤。

对此,【陈登】与【孔融】持激烈反对意见。

陈登父陈珪,忌惮袁术野心,素与术不睦。陈氏父子是很不希望袁术入主徐州的。而陈登本人与刘备私交甚笃,出于私心,劝刘备自领徐州。

孔融的政治立场不明。孔本是北海国相(属青州),陶谦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刘备便以刺史身份表奏孔融为青州刺史;刘备还曾引东莱【太史慈】援救被黄巾袭击的北海国。故孔融与刘备交好。

孔融与袁术不睦,骂辱术“冢中枯骨”。

刘备得到孔融与陈登的支持,实力仍然不足。

陈登此时仅为典农校尉。

陶谦治下的徐州,残破不堪;除了恶霸盗匪,就是饿殍饥民。陶谦自己都打算放弃徐州转投扬州(丹阳)了,陈登一个管军屯的,更是无能为力。

孔融刚刚失去青州,爱莫能助。

于是,刘备遣陈登,去找袁术的死对头袁绍,探问口风。

袁本初称雄河朔,与术不睦

袁绍表示:支持刘备接管徐州。

袁绍与袁术兄弟携贰,互相残杀。听闻袁术-公孙瓒联军内,小弟刘备打算篡位上台,这样一来肯定会大大削弱袁术的实力,很是高兴,对刘备接管徐州一口支持。

陈寿对于袁氏兄弟的互相拆台行为,很是不屑,直言:

当然,上述材料再次点明中原联军的划分归属。

按《蜀书》所载,陶谦死前,曾派别驾从事糜竺,去小沛迎接刘备继位。

糜竺是徐州东海郡的豪商,壕到什么程度呢?

整本《三国志》,就找不出一个比糜竺还富的商贾(曹洪那种仗势敛财的官匪不算数)。放今天就是首富级别,糜竺还被陶谦礼辟为别驾从事。别驾从事、治中从事,是刺史麾下的二三把手。糜竺之富,竟到撼动政界的地步。

糜竺与刘备早有勾结。

建安元年(即领徐州2年后)刘备兵败吕布,亡奔广陵,士众星散,甚至因为乏粮,竟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糜竺掏空家底儿,还凑了二千奴客给先主壮声势,甚至连自己亲妹子都送到刘备的床上去了。曹公表奏糜竺为嬴郡太守,糜竺弟糜芳为彭城国相,兄弟二人皆不从命,随落魄的刘备四处流浪。糜氏兄弟对刘备,倾其所有,舍命相交。

刘备落魄时(196),糜氏兄弟尚且如此;刘备尚未落魄的时候(194),糜氏兄弟的政治立场就更清晰了。

刘备入徐州是兴平元年(194),而陶谦恰恰死于同年(194)。敢问,陶谦与刘备有何交情?刘备时年三十三岁,不过是公孙瓒麾下一个(伪)国相,又有何资望?观陶谦所作所为,悖乱已极,天怒人怨,又岂存功德义理之心,将徐州转授他人?

包括陶谦本传的所有记载,都未提到陶谦派糜竺去迎接刘备。倒是刘备本传记载了刘备打算迎接袁术。

唯二提到陶谦委托糜竺迎刘备的,恰恰出自《先主传》与《蜀书八》糜竺传。足见,迎接刘备,实出自徐州实权派(别驾从事)的意思,而这个实权派(糜竺),还恰恰是刘备至交。

《吴书》记载了陶谦二子的下场:

均不仕。(都没做官,闲散人员)

陶谦是汉廷安东将军,徐州刺史。卒年63岁。二子陶商,陶应,均已成年。如刘备确系陶谦所立,于情于理都该表奏恩公二子为孝廉或茂才。刘备在徐州,表奏过许多名士,袁涣、陈群(就是曹丕四友那个陈群)皆为刘备表奏,甚至连袁绍的儿子袁谭都表奏了。而陶谦二子,至死都是白身——这使陶谦“三让徐州”的说辞,显得非常可疑。

刘备接管徐州;上文分析过,实际仅有下邳和广陵二郡。袁术闻讯,立刻引兵攻伐。足见,作为公孙瓒-袁术联军的头面人物,袁术本就认为,陶谦死后徐州理应归属自己;刘备半途截胡,纯属寻衅滋事,必须清理门户。

刘备接班前,别驾从事陈群(即后来的曹丕四友,魏国的尚书令)曾劝刘备:若领徐州,术必来犯。

三国志各方记载,极为一致。即刘备刚刚接手徐州,盟友袁术立刻翻脸,引兵来袭。

陶谦死于兴平元年(194)。袁术引兵来犯未知是兴平元年(194)还是兴平二年(195)。关于盱眙之战,时间记载不甚清晰。

袁术奢淫放肆,系初平年间“公孙瓒联盟”的头面人物

按时间线,兴平元年(194)刘备强行继位,接管下邳、广陵;袁术前来争位。备留张飞守下邳(按《英雄记》),引关羽等人恶斗袁术。

兴平二年(195)吕布败于曹公,引兵东向,趁虚偷袭下邳。刘备败入广陵(即徐州唯二实控区域)。至此,刘备进退失据,遂还下邳,归顺吕布。

王沈《魏书》甚至记载,吕布收留刘备后,【张辽】、【高顺】等人劝吕布杀掉刘备,因为刘备“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吕布则豪气干云,一口回绝,还把实话告诉刘备。何其磊落!

看看,正史中的刘备和吕布,与演义中的刘备和吕布,形象竟完全颠倒。有趣,有趣。

那句“反覆难养”很值得玩味。当时是建安元年(196),刘备年仅35岁,汉献帝也才刚刚迁都许县。刘备既然还未四处流浪,所谓的“反覆”,明显指代刘备背叛公孙瓒和袁术,自领徐州。

军阀割据,弱肉强食。何来道义?袁绍与曹操,虽为同盟,终不免手足相残;刘表与曹操,本亦同盟,建安五年却阴欲袭许;孙策原是袁术部曲,却整族叛变(孙贲、孙策、吴景等)。九州碎裂,四海鼎沸,强者为尊,道义何赖?

兴平元年,刘备窃陶谦之地,夺袁术之位,理所当然。甚至可以说,刘备才是明白人,早已洞穿所谓“诸侯联军”的脆弱和可笑,故先后脱离公孙瓒、田楷,又背叛袁术,勾结糜竺,霸占徐州。

与刘备奉行的“现实主义”最接近的,恰好是曹操。曹公曾替袁绍助拳,最终也叛袁自立。故有青梅煮酒、畅论四海:

天下英雄,唯(刘)使君与操耳。

黄权曾言:左将军有枭名。枭者,鸠占鹊巢之恶鸟。刘备若无此胆色,早已在中原混战中授首,何来季汉四十年基业?

当年扶刘备上位的好基友,故广陵太守陈登曾言:

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馀子琐琐,亦焉足录哉?

刘备王霸之略,雄姿杰出,当断即断,不受其乱。其余诸侯(袁术、陶谦之辈),皆昏昏利徒,碌碌小人,何足道哉?

刘备客居荆州,亦曾言:

(陈)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於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天各一方,英雄神交,读之倾心焉。

我是胖咪,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