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组照片的摄影师是美国人张伯林(Chamberlin)。1909年前后,他在清朝进行长途考察,当年5月途经山西,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百年老照片。
1909年5月,山西的农舍和羊群。
1909年5月,山西西部山间的一块平原。
1909年5月,太原街景。
山西在清朝的意义非同寻常,那就是大名鼎鼎、实力雄厚的晋商。在努尔哈赤、福临定鼎中原的过程中,晋商为其提供了大量贷款和物资,这个作用不可替代。后来,清廷多通过晋商采购宫中需用,形成了“八大皇商”。清末时期,晋商已经衰落了。
太原街头,可见“更新钱店”招牌。
这一场景展现了20世纪初太原银行业的状况。晋商经营的商业当中,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是清朝金融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既有雄厚的实力,又有良好的信誉。
1909年5月,太原双塔。
这两座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名文宣塔,双塔脚下的寺庙称永祚寺。双塔呈南北对峙,相距50米,北塔全部用素砖砌筑,底座为八角形,琉璃剪边,色彩绚丽,是不可多见的明代砖雕艺术品。塔内有石阶直至塔顶,可远眺太原全景。
1909年5月,太原城内的农田。
你能看出来田里种了什么庄稼吗?
1909年5月,太原旱西门的城楼。
太原城共有两座西门,位于北边的这座就是照片中所示,叫做“阜城门”,俗称“旱西门”。旱西门其实并不干旱,而是水草丰茂,它南濒饮马河、北临黑龙潭。所谓旱西门之称,仅是与比这里地势更低洼的水西门相对而言。
1909年5月,太原的砖厂。
这里的泥土已被砖厂挖得面目全非,大风一吹,肯定尘土飞扬。远处可见城墙角楼,有行家能判断具体位置吗?
1909年5月,站在城墙上看太原城区。
这张照片是张伯林站在太原迎泽门附近的城墙上向城内拍摄,近处的大滩水域正是南海子,中间最高大的建筑为鼓楼。看到整整110年前的太原古朴风貌,还真是激动呢。
1909年5月,太原南门附近的街道。
干枯的老树、低矮的房屋、并不拥挤的马路,展现了太原落后的一面。现在的太原早已今非昔比,我们通过这些老照片可以知道,太原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