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李军
作者在日本庆英义塾大学病院作为高级访问学者研修时与日比纪文教授(安倍晋三首相的主治医师)的合影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次因病决定辞职。这一举动,使得溃疡性结肠炎又一次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这种以往很少有人知道的疾病一夜成名。
许多人都在问,溃疡性结肠炎到底是个什么病?能严重到什么程度以至于一个国家的首相都会辞职?溃疡性结肠炎能不能治得好?如果肠镜报告上诊断为结肠慢性炎,是不是就是溃疡性结肠炎呢?
顾名思义,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的溃疡性病变,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
划重点,一个是病因不明,也就是说,凡是能找到病因的都不是溃疡性结肠炎,比如说,慢性细菌性痢疾虽然也是结肠的慢性炎症,但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导致的,不属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肠病是阿米巴原虫感染导致的,也不属于溃疡性结肠炎,等等。
另一个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范围局限在结直肠,几乎不累及结肠以上的部位,如: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极个别患者可能在和结肠连接的末端小肠会有受累。
最后一个重点是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大。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最多的人群在青壮年,在50岁左右的还会有一个小高峰。由于青壮年面临升学、工作、结婚、生育等多项人生大事,这样一种反反复复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表现是腹痛、腹泻、大便中可以见到黏液脓血,严重的时候大便中见不到多少粪质,几乎全是黏液、脓、血,对人的视觉冲击还是非常强烈的。比较重的患者还可以出现发热、消瘦等全身的表现。
想想看,这种慢性疾病如果不控制,天天拉肚子,每次看到自己的大便中都是血,对患者的刺激有多大。有些患者还会合并一些肠道外的表现,比如皮肤上的损伤、肝脏损伤等等。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病程比较长,炎症反复发作造成的损伤会逐渐累积,最终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癌变、大出血、狭窄、穿孔等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癌变率要高于普通人,尤其是发病年龄早、病变范围广、长期控制不佳、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一定要特别关注癌变的问题。由于这种慢性炎症相关的结肠癌同时发生在多个部位的比较常见,隐蔽性高,不容易发现,而且恶性度高,因此一旦发现癌变或者出现癌前病变,应及早手术治疗,切除全部结直肠,以免遗漏肿瘤灶。
此外,有些患者在病程中会突然加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这种时候也可能需要手术。溃疡性结肠炎几乎只累及结直肠,因此切除结直肠相当于切除了病变器官,能够控制住病情。
目前,除了手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还限于控制病情,避免疾病反复发作、出现并发症这一层面,内科保守治疗还没有能够根治的方法。主要的治疗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盐制剂、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想想安倍首相做为国家元首,都没有能够控制住病情的发展,可见目前想要根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各种新药逐步上市推广,给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由于这个病的暴发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的,人们推测和城市化、饮食结构西方化有关。可能与环境的改变、冰箱的使用、各种甜品和精糖食物的增加、各类食物添加剂的应用有关。
有人可能问:我的肠镜报告上诊断了结肠慢性炎,是不是也得了溃疡性结肠炎呢?实际上,结肠作为和外界相通的器官,正常情况下也会有低度的炎症反应来抵御外界的刺激和侵袭,维持体内环境的完整和稳定。而溃疡性结肠炎作为病理性的炎症,程度更重,黏膜的损伤更明显。是完全不一样。溃疡性结肠炎需要专科医生进行诊断,一般没有症状的人大可不必担心。
还有人问,我的结肠镜检查见到结肠溃疡,是不是得了溃疡性结肠炎?这可不一定!结肠溃疡不等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溃疡的原因很多,包括感染、药物、缺血、放射性、肿瘤等等。需要一一除外后才能诊断。即使是专科医生也需要结合许多检查和化验结果综合判断,有时候诊断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千万不要自己想当然的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增加医生判断的难度。
尽管溃疡性结肠炎会如此令人痛苦,导致严重的后果。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有人说10年间增加了24倍,但是它毕竟还是一种少见病,一般人没有明显的症状没有必要怀疑自己得了溃疡性结肠炎。但是一旦确诊了溃疡性结肠炎,既不要灰心,也不要掉以轻心,好好配合医生治疗、控制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学会和疾病和平共处,也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