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惜岳飞:将军恨不死沙场

2020-08-31新闻13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精忠报国”四个字是他的信念,也是后人对他的至高称颂。

文死谏,武死战。对每个渴望杀敌报国的将士来说,最光荣的死亡就是为国捐躯,马革裹尸。可惜的是,一代名将岳飞,赤胆忠心,最后却不是死在抵御外敌的战场上,而是死在小人构陷的牢狱中。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朝的政权来自于赵匡胤的黄袍加身,由于自己是武将出身得了皇位,所以赵匡胤格外警惕武将,即位不久便设计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将兵权收归中央。宋朝后世皇帝谨遵祖宗之法,将兵权牢牢握在皇帝手中,因此宋朝出现了很多流芳千古的文臣名相,却鲜少有大将闻名于世。

这就导致了宋朝虽然经济和文化繁荣,科技也发展的很好,但唯一的缺陷就是战力不足。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志就是国富兵强,宋朝经济发展达到了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奈何兵力却远远没有跟上。这样的宋朝,在对中原虎视眈眈的外族人眼中,就如同待宰的羔羊。

靖康二年,建国十二年的金人南下,攻陷北宋国都东京,并掳走了徽钦二宗和皇室、大臣达三千余人。这些位高权重之人都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所在,金人浩浩荡荡掳走皇室包括两位皇帝,对北宋来说可谓是奇耻大辱。

康王赵构是皇室中的“幸存者”,他没有被掳走,在众臣的拥护下继承大统,建立了南宋政权。金人继续挑起战争,大举入侵南宋,宋高宗赵构一路南逃;而乱世出英雄,岳飞、韩世忠等名将举兵北伐,抗击金人。

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指挥参与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争,带领岳家军多次收复失地,战功赫赫。面对国破家亡,岳飞积极主战,一步步收复建康、六郡,再加上后来金国政权更替,正是收复河山的好时机,宋高宗却在此时答应了金人的议和。

后来金国政权稳定后撕毁协议,再次进攻。岳飞又主动请命去抗敌。在郾城,岳飞以少胜多,大败金军。就在金军知难而退,想要渡河北遁之时,岳飞却收到了宋高宗召回的旨意。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有个北宋的太学生对正欲北渡的金兀术说:“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果不其然,权臣秦桧已经策划岳飞退兵多时了。他们将其他将领全部调走,置岳飞于孤立无援之地,然后上书宋高宗,召岳飞回朝。

岳飞收到旨意,上书争辩,认为此时节节胜利,功及垂成,正是一鼓作气收复山河的好时机,因此不愿班师。宋高宗却连发十二道班师金令,命岳飞即刻回朝。岳飞面对如此高压,不得不收兵,哀叹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后来岳飞又参加了最后一次抗金战争,然而最终南宋还是选择了议和。可怜岳飞一心想要复国,国家的主人却不愿意。可是宋高宗为什么不愿意复国呢?

其一,岳飞之前一直想洗清靖康之耻,迎回徽钦二宗,这让宋高宗赵构心生忌惮。毕竟一国不容二君,如果徽钦二宗回来,那宋高宗又将被置于何地。所以宋高宗看着快要胜利了,马上就想召回岳飞,以免真的迎回二宗。到时候国家回来了,自己的皇位却不保了。

其二,北宋时兵权集中于中央,到了南宋因为重建政权和战争不断,武将重新拥有了兵权。一旦岳飞等人获胜回朝,势弱的宋高宗和以秦桧为代表的文臣便很有可能面对武将权倾的局势。到时候,他们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所以秦桧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帮助宋高宗解决了难题。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金国要与南宋议和时对秦桧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39岁的岳飞在赋闲时遭奸臣秦桧构陷,伪造供状,将岳飞投入大理寺狱中。岳飞受尽酷刑而不屈招,宋金议和成功后,宋高宗下旨赐死岳飞,支持岳飞的好友、臣工、儿子也被牵连殒命。

同为抗金名将的韩世忠此时也已经赋闲,他去质问秦桧岳飞何罪之有。秦桧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岳飞在供状上只留了八个字的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记

的确是天日昭昭。

岳飞生前曾因金人欲送回前太子而向赵构进谏立养子宋孝宗为皇储,当时赵构并没有答应。赵构退位后,宋孝宗即位,岳飞冤狱终得平反,并被追谥“武穆”。秦桧虽是寿终正寝,然而民间多有愤恨,“东窗事发”就是最好的证明。

自古以来,君与臣就是不断拉锯、制衡的关系。一旦有一方失去了平衡,必然招致祸患。岳飞在国家危难之时浴血杀敌,已然功高盖主,再加上秦桧与金人里应外合构陷岳飞,忠臣名将也抵不住欲加之罪。春秋的范蠡、明朝的袁崇焕,哪一个不是因为君臣失衡,没能成就明君贤臣佳话。

但是范蠡相对岳飞和袁崇焕显然幸运多了。岳飞也不是没想过退隐,只是他多次赋闲又重新被召回,而范蠡却在功成之后顺利身退。“狡兔死,走狗烹”,就是范蠡给后世功臣良将最大的警示啊!

#辽宋夏金#岳飞#名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