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被许多人曲解为艺术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在温饱得到满足后。
其实,这是一种谬误。
在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局限,且生命财产安全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也会有艺术作品出现。而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正是这一现象最有力的证据。甚至,为了保护岩洞,法国政府早在1963年就已基本关闭了山洞,禁止公众入内参观。
话说,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多尔多涅村里的几个小孩带着猎犬追野兔,随着野兔不知所踪,猎犬也在几个转弯后消失了踪影。几个小孩为了寻找猎犬,竟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隐秘的洞穴。他们用随身携带的绳索和手电筒进入洞穴,进行了一场大冒险。
这座洞穴,就是拉斯科洞窟,也就是被誉为“史前卢浮宫”的壁画群。根据考古人员使用碳同位素法进行测定,该洞窟中的壁画至少已存世一百五十个世纪。不过,在很久很久以前,该洞窟的入口就因地质变迁而被堵死了。至于那些小孩进入洞窟的通道,则是洞顶自然产生的缝隙。
在洞窟的壁画群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野牛大厅”。在这座不规则的圆形洞窟里,总共描绘了六十多个形态各异的大型动物形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意义不明的不规则图形。想要在这种高度完成绘画,远古时期的先民一定准备了梯子和木架。
考古人员在洞壁上发现了一些孔洞,据此推测,当时的人们将木桩插在孔洞里,搭建木架完成绘画。除此之外,考古人员还在洞底找到了一些已风化的颜料、雕刻工具等。
为了能发掘出更多史前遗迹,考古人员立即对拉斯科洞窟附近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结果是惊人的,韦泽尔峡谷总共有二十四个与拉斯科相似的大型洞窟壁画群,还有一百四十七个史前遗迹。毫无疑问,这是目前考古界发现的最大的史前遗址之一。
从壁画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远古先民至少与一百多种动物进行了较量,这些都是通过色彩纷呈的壁画展现出来的。拉斯科洞窟的壁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壁画的表现方式虽然比较粗犷,但却展现出强烈的动态,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以前我们提到过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的壁画是静态的,这两种壁画的表现形式截然相反。从壁画的艺术性来看,当时的画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构图常识。例如,在绘制六只野牛时,作者将它们的形象围绕在一起,组成一个圆圈,每一头牛都在朝顺时针的方向奔跑。
同时,从一匹马掉落到陷阱里的图案里我们亦可看到,这些生活在一万五千年前的远古先民已经掌握了陷阱的制造技术,且能使用陷阱捕获大型动物。除此之外,在壁画上我们能看到许多指代某种事物的符号,例如:象征着房屋的符号。这种符号的出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甲骨文。
看来,无论何地,先民们创造文字的方式都是出奇的相似。
对于法国现代画家亨利·马蒂斯来说,拉斯科壁画让他的艺术细胞产生了共鸣。亨利发现,自己所创造的许多作品,都与石窟里发现的壁画都有着类似的艺术风格。
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绘制着一幅万年前野兽与人争斗的场景,一个长着翅膀的人站在原地,正在怒视着气势汹汹的野牛。从野牛身上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到,这头野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它的背部插着一根尖锐的长矛,腹部有一条致命缺口,鲜血和内脏不断从缺口处涌出。然而,这头野兽仍不肯迎接死亡,它仍在以最原始的方式进行着抗争,冲向它的宿敌。
图案里人的造像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他的形象更像是拟人化的鸟人。他的头部与鸟类相似,长着长长的喙,左手拿着有倒钩的标枪。他目光坚定的盯着面前的猎物,随时都要给他致命一击。有学者认为,虽然在我们看来猎人的形象就像拟人化的鸟类,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为了狩猎而进行的伪装。还有人觉得,画中的人并不是猎人,而是正在进行某种仪式的巫师。
对于这两种观点,笔者更倾向于前一种,我国古代有与之类似的情况出现,例如:鄂伦春族的猎人就会头戴子头帽伪装成野兽进行捕猎。毫无疑问的是,这幅岩画在向后人传达某种观念,只不过,因为我们相距的年代太远,很难理解这幅画想要表现的意向。
但让人遗憾的是,这处世界上最重要的史前壁画——拉斯科洞穴壁画正面临着生存威胁。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威胁正来源于人类的保护措施。
就在10年前,法国政府却画蛇添足地在岩洞内安装了一套空气流通系统,致使真菌两次大规模侵袭壁画。这些霉菌突然出现,且覆盖了整个地面,仿佛下过雪一般。现今,壁画上已经黑点丛生,部分颜料甚至开始褪色、剥落。
巴恩在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中表示,他对洞穴的状态极为担忧。“情况令人发指,而且还在不断恶化。”巴恩甚至宣称:“如果壁画最终消亡,将是法国政府犯下的不可原谅的大错,也是法国国际形象中不可磨灭的污点。”国际拉斯科洞穴保护委员会的劳伦斯·列奥特·比斯雷(Laurence LéautéBeasley)也指责了法国政府的失职,并认为“情况正面临失控”。
参考资料: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超越时空的世界艺术文化宝藏》、《法国洞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