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老照片的创作者是英国摄影师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他于1862-1887年在上海经营照相馆。在这一时期,他因为摄影水平高超、经营能力强,成为当时在华外国摄影师中的翘楚。
撑伞的年轻女子。
上海街头角落里的剃头摊子。
晚清时期桑德斯在上海滩很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能为黑白照片进行手工上色,并且技艺高超。他那个时代还没有彩色摄影,但是高明的摄影师可以通过碳素印相工艺和重铬酸盐工艺为黑白照片绘制色彩。
卖鸡毛掸子的小商贩。
本文选取的照片,就是桑德斯在上海拍摄并上色的,而后销售给感兴趣的西方媒体和游客。他设计场景,雇用模特,摆拍了一批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像,客观上构建起了那个时代西方人对中国的记忆。
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似乎在汲水灌溉。
现在我们在网络上能看到的上色老照片非常多,但大部分都是利用AI技术进行着色的,由摄影师本人在历史情境下手工上色的并不多见。相比之下,小编相信后者更能还原历史真实。
一位来自小康之家的妇女。
在桑德斯的要求下,她特意把一只脚放在脚凳上,以便让她那缠得小小的“三寸金莲”在画面中更突出。当时外国人并不能理解中国妇女的缠足习俗,对此只有好奇与猎奇。
两男子撑着遮阳伞坐在独轮车上。
这两个人相貌很相似,说不定是双胞胎呢。
身上挂满乐器的小商贩。
桑德斯拍摄的人物非常多,理发师、农民、小商贩、妇女等都在其拍摄之列。他的作品常在《远东》、《伦敦新闻画报》等西方杂志发表。
黄浦江上的小码头,江面上帆影点点。
织布的妇女。
拍摄这张照片真是大费周折,桑德斯不仅请来了纺织工人,还将织布机抬到摄影棚。在他眼中,这种织布方式很落后了吧,毕竟英国已经开始了机器生产。
上海滩的挑夫。
上海是一个大港口,来自国内外的货物在此集散,因此出苦力的挑夫数量很多。和上一张织布妇女一样,桑德斯喜欢在照片里给模特搭配各种象征身份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