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蜀国最大冤案,因误解了诸葛亮的话,把一忠臣当做叛贼杀死

2020-08-31新闻6

提起“三国”,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义薄云天的关羽、粗狂蛮横的张飞、雄才大略的曹操等大人物。确实,他们的存在为三国增添了无尽的色彩,但是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些“戏份”少的人也格外值得人注目,比如魏延。

魏延是蜀国的一员大将,虽然不及刘关张出名,但是在能力方面还是比较出众的。除此之外,他对属下也很好,举个例子来说,倘若打了败仗,他必定会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倘若打了胜仗,他则会将上级给的赏赐分发给这些士兵,试问,这样的人,谁不愿意追随呢?

当初,荆州被夺,关羽也因此丧命。身为大哥的刘备,自然要不惜一切代价为兄弟报仇。然而,敌方陆逊用了三招就反败为胜,蜀军惨败。自此之后,蜀汉一再跌落,眼看着就要面临垮塌,所以不少人选择了叛逃。按理来说,这是魏国除掉蜀汉的最佳时机,但是却迟迟没有出手,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魏延。魏延此人,精通兵力部署,即便在蜀汉面临垮塌的情况下,他仍然淡定自若,使得大军在防御上依然处于极佳状态。

后来,诸葛亮在五丈原因病而逝,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若魏延不服管制,就让其自生自灭。杨仪听完之后,以为魏延有得造反之心,所以打算率领三军返回汉中,而魏延呢,则以为诸葛亮要他统御大军,继续北伐。两者的想法背道而驰,所以不久后便爆发了激烈的内部斗争,而这最终使得魏延死在了马岱的手中。

从实际上来讲,魏延是一个较具悲剧性的人物。虽然在名声上不及刘关张,但是也算是个难得的武将,否则也不会受刘备的器重。而且,他对待士兵就相当对待自己的兄弟,能够促进军心团结。即便到了位高权重的地步,也还是如原来一样对待他们,而这也是的士兵们为其拼命的主要原因,更是蜀军屡战屡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过,还有一点值得一说,魏延此人最不喜文人儒臣,觉得他们只会动动嘴皮子,所以也不屑与他们结交。也正因为如此,朝中的文官都对他敬而远之,也同样不想和他为伍,其中就有诸葛亮。也许是武将的原因,魏延性格极为直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基本上是毫无遮拦,而这些在诸葛亮看来,都是狂妄自负的体现。

不过,看不过归看不过,魏延的真本事还是在那的,所以诸葛亮临终的时候还是选择相信他一回,打算将兵权交付于他。可是谁能想到,他最后留下的话竟让自己的心腹杨仪曲解了。而且杨仪和魏延的关系一向不好,所以在内讧爆发的时候,杨仪就造谣说魏延要去魏国投降,还发兵征讨他们,而魏延呢,一向看重自己的名誉,所以一再选择逃避,不过最终还是死在了马岱的手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诸葛亮#魏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