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清末民初老照片:剧变时代的百姓生活面貌

2020-08-31新闻4

这些照片拍摄于1907年-1915年之间的山西,时间跨度比较大,正是清朝灭亡、民国创立的剧变时期。这些老照片,记录了改朝换代之际山西百姓的生活面貌。

清末民初山西磨面的男子。

走街串巷的卖小吃的扁担。

这些照片来自当时为山西浸信会服务的传教士史密斯(Sydney Smith)及其妻子的相册。虽然不能确定是不是二人拍摄的作品,但他们的收藏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社会史史料,难得一见。

破衣烂衫的乞丐。

自从1900年庚子事变以来,山西的局势就不稳定。八国联军在此肆虐了一番,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此后山西巡抚频繁更换,平均每年换一个。省内的富商虽然很多,但被官府当做了“提款机”,遭受了杀鸡取卵式的压榨。

耕地的农民。

清廷统治之下的山西日益衰败,所以当辛亥革命发生,山西很快做出响应。1911年10月30日,第八十六标标统阎锡山策动起义,未经激烈战斗就占领太原全城,山西光复。阎被推举为山西都督。

太原城门,眼前的主干道坑洼不平。

民国肇建后,阎锡山支持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之职,抛弃国民党选择站在老袁这一边,后被正式任命为山西都督,开始了他长达30多年的“山西王”岁月。

店铺门口的骡马。

民国初期,阎锡山忙于政治军事斗争,并没有多少精力用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所以,我们在照片上看到,百姓的生活只是延续了清朝的面貌,没有什么积极的变化,依然贫穷落后。

山西代县的城楼。

“进取”“爱群”是阎锡山提倡的“民德”的重要内容。

妇女儿童好奇地面对镜头。

1916年袁世凯“洪宪帝制”失败后,阎锡山稳稳控制了山西的大权,他转而开始“保境安民”的建设工作,大力推行“六政三事”,即:水利、蚕桑、植树、禁烟、天足、剪发(男人剪辫子),以及种棉、造林、畜牧。这些措施大大改变了山西的面貌,使山西成为全国的“模范省”。

山区的马车与驮轿。驮轿并不普及。

人们在看戏。

山西有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等地方戏,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清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