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谁毁灭了中国的贵族?

2020-07-19新闻12

盛于魏晋,没于宋朝,门阀贵族能够撼动皇权,最为鼎盛之时当属魏晋时期,其为官与婚嫁家世更是有决定性作用。可以说,皇权的构成集团大多数是门阀贵族,平民若是想要跨越这一阶级,与贵族接触,基本上是没有可能。

门阀贵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熠熠生辉七百多年,但尽管如此,后期力量的存在却将门阀贵族进行了大清洗,彻底瓦解贵族的组成,至北宋之时,门阀贵族早已经陨落。贵族的陨落与唐朝的辉煌有着不可瓜分的关联,唐朝中后期力量的存在,更是将贵族之间强大的凝聚力彻底击退。

究竟是什么样力量的存在能将如此盘根错节的贵族体系打破,学者相继提出了一些观点:

唐朝之前,为官乃是“举孝廉”,而其中推荐之人便是贵族,因此选拔之人多多少少掺杂水分,与贵族的瓜葛太大,进入朝堂之后也是为贵族服务。而科举制度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全国选拔人才,虽说是其中也有少许水分,但相较于前朝,只要是怀才之人皆可进入庙堂,无疑是对朝堂贵族体系的打破。所以一些学者认为,科举制度对当时的贵族体系给予重创。

但非也,唐代的科举制度仍然在贵族手中,受到贵族的把控。科举制度只能保证其中官员的资格,但考取功名之人之后的任命程序以及实际之中所掌控的权利,都得依赖于贵族。换句话来说,若是贵族无感于你,就算是一身功名,也只是虚有头衔。而且因为科举制度初创,各方面并不完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向着贵族倾斜,一定程度上成为贵族谋取私利的工具。

如应考学子,在应举之前,需要将诗作散文呈递给荐举人,以此来获得权贵的赏识,例如还未出名的杜甫,先后向韦济呈递自己多首诗作,期望得到赏识与重用。若是考生及第,自然是要向举荐人表示感谢,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为贵族培养了幕僚,如同今日的裙带关系。权势经过一层一层的加强,朝堂之上更是遍布自己人,贵族自然是永垂不朽,因此科举制度并没有对贵族体系造成太大的冲击。

长期以来,世人皆认为唐朝的江山在安史之乱之时已经被瓜分殆尽,其实唐朝中后期虽然藩镇林立,但王朝并未坍塌。尤其是门阀贵族盘根错节的关系以及世代所积累的力量,不会受到朝堂政局的影响。而且封建社会是上层阶级的社会,贵族在当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以及影响力,就算是改朝换代新一任王朝也得依赖于贵族的势力,来坐稳江山。

而且在唐朝中后期,宰相之位大多数由门阀贵族把持,尤其是在皇室衰弱的情况之下,门阀贵族却依然可以不受影响,可见其中安史之乱并未对门阀士族造成太大的干扰。

相比于安禄山等人,黄巢的起义与贵族并无联系,而且黄巢的叛乱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耗费四年的时间,将各地的大型势力绞杀,方能放心称帝。所以在安禄山寻求唐朝官僚庇佑之时,黄巢却能够对官僚进行大肆清洗。

贵族之人自然是有贵族的底气,虽说他们在正常的帝王更迭之中不会受到影响,但是若是强迫其臣服于平民百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即使是黄巢称帝,贵族之人也会主动或者是被动加入新朝廷,而黄巢是一路从尸体上走过来的,对于不服从之人自然是斩草除根。因此在长达二十五年的时间中,贵族之人尸横遍野。而随着黄巢势力壮大难以控制之时,下属更是杀红了眼,无数贵族成为其刀下亡魂,幸存者再也无法对朝政指手画脚。可以说,黄巢用最简单的屠杀瓦解了贵族七百年的辉煌。

贵族之间的力量是在一代代帝王之下逐渐巩固的,就算是后起之秀也只是为了保障贵族的荣华。贵族可以垄断朝政,使得寻常人无法接触庙堂,施展抱负,但是在面对黄巢这种乡野出身,完全不按照正常的套路出牌的莽夫,就算是贵族之中有千万个谋略,都无法与黄巢直接劈下来的刀剑抗衡。

最为简单的办法,直接解决了千百年来的势力。任凭贵族机关算尽,在最为简单的招数面前,也无法破解,只能用一身傲骨与黄巢抗衡,最后成为刀下亡魂。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