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续强降雨影响
近期多地发生洪涝灾害
危急时刻,他们用行动证明
22年前定下的初心至今仍未改变
驻浙某部老兵22年后再战抗洪一线
“我参加过1998年抗洪,让我上!”
7月17日早晨,谢元学处理防洪大堤自来水管临时爆裂险情。刘赛赛 刘梦玲 刘润 摄
“堤坝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容易引发渗水险情。别看这个泡泉(渗漏点)很小,时间一长泥土就会被洪水掏空,必须及时封堵!”7月18日上午,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棉船镇环岛大堤上,驻浙某部勤务保障营“党员突击队”8名成员正在排查险情。队伍里多是00后、95后小伙子,带头那位年纪稍大,他两鬓斑白、右臂戴着“党员突击队”袖章,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是修理一连一级军士长、修理分队队长谢元学。
这位70后老将不简单。1998年夏天,年仅23岁、党龄两个月的他,与战友们奋战在湖北省荆州市的防洪一线。今年7月,45岁的谢元学奔赴九江市彭泽县抗洪。
7月13日下午,驻浙某部接到去九江市抗洪的命令。连队指导员在安排人员名单时,原计划让谢元学留守在后方。
谢元学坐不住了,主动找到指导员说:“人民有难、九江告急,我怎能缩在后方?我参加过98年抗洪,有经验,让我上!”最终,指导员决定将他的名字添加在名单上。
得知谢元学要上一线,妻子担心他腿疾复发,想劝他留下来。谢元学发微信宽慰道:“你放心,到了抢险大堤,毛病就好了!”
左一为谢元学。黄柯 摄
星夜行军10小时,部队抵达棉船镇。这是长江下游的一个岛镇,四面环水。一夜未合眼,谢元学随营领导一起对任务地段江河堤坝进行勘察。受领任务后,谢元学又跳入齐腰深的水渠沟壑,与年轻战士一同铲沙土、背沙袋、清淤泥、固堤坝,拼劲一点不减当年。
谢元学带领党员突击队解除了多个险情。7月17日早晨,接到“防洪大堤下自来水管爆裂”的处置指令后,谢元学放下早饭匆匆赶到现场。现场,水不停往外流,泥土湿了一大片。“大堤外面就是长江,要及时止住险情。”谢元学带着战士们,用铁锹、铁镐挖开泥土,在接近水管处徒手挖,终于将这根存在隐患的水管更换掉。
7月17日早晨,谢元学处理防洪大堤自来水管临时爆裂险情。刘赛赛 刘梦玲 刘润 摄。
部队上坝后,身边许多年轻战士缺乏经验,对险情处置要点并不了解。7月16日,一名新兵一脚踩到积了水的松软沙土,霎时栽了跟头。谢元学立马察觉不对:“积水松软沙土下正在形成小泡泉,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出现管涌!”谢元学马上向营领导报告,大家及时封堵了小泡泉和渗流,消除了隐患。
利用空余时间,谢元学结合1998年抗洪经历,分批次向全营官兵开起“小课堂”,帮助官兵掌握渗水、管涌、漏洞、滑坡、裂缝等险情的识别和处置方法。
22年前在洪水中被救的小男孩
22年后他是浙江增援江西抗洪的消防员
7月18日下午2时,记者联系到金华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二站站长王明时,他正在江西南昌市高新区麻丘镇的抚河边上和战友们一起扛着鹅卵石袋加固堤坝。烈日下,已连续工作6个多小时的王明有些气喘,但他依然大声地为大家鼓劲。
麻丘镇,被称为“南昌东大门”,因为抚河流淌而过,这里成了南昌抗洪的第一道防线。7月14日,浙江增援江西的消防救援队伍抵达南昌第二天,就派出7辆消防车、7艘舟艇,共45名队员,分6个战斗小组守护麻丘,其中就包括一小组负责人、带领6名队员的王明。
这几天,抚河水位渐退,但巡查管涌隐患、加固河堤工作还在继续。沿着堤坝,排着长龙的浙江消防指战员们,正穿着橘黄色的救援服在烈日下忙碌。
王明(中)和队员们一起扛石袋,加固堤坝。省消防救援总队供图
35岁的王明,在一群以90后为主的消防员中间,算是一名“老兵”。皮肤黝黑,眼角有皱纹的他,干起活来丝毫不比年轻人逊色,二三十斤重的鹅卵石袋扛起就走。
王明奋力抗洪的样子,给周边村民留下深刻印象,当大家问他“为什么这么拼”时,王明笑着说:“和洪水‘死磕’,是我最想做的事!”
原来,王明在湖北长大,1998年夏天,13岁的他坐大巴经过武汉被洪水堵住去路。眼看洪水淹掉半个车轮,司机和乘客非常着急。时光过去22年,但王明仍记得,交警和消防队员及时出现,帮助大巴绕开洪水顺利出城。
从那时起,王明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种子:长大也要像救他的人一样,参与抗洪救灾。
2007年大学毕业后,王明加入了曾经参与过1998年抗洪抢险的武警安徽省总队直属支队一大队,2008年8月,他主动报名参与滁州大堤抗洪抢险。
“那是我第一次参与加抗洪。”王明说,当时,滁河河水不断上涨,已高出路面近10米,随时有溃堤危险。“我和战友们,每天24小时轮流背沙袋,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硬是靠肩扛手堆,填起了5米宽,50多米长的人工大坝,护住了沿河的村庄和农田。
2010年,王明来到金华消防救援支队。每当有紧急任务,他总是主动报名请缨,尤其是抗洪任务,如今已有多次抗洪经验。
7月13日,得知我省消防力量要增援江西的消息,刚刚从桐庐防汛回来的他第一个报了名。
这几日在抚河边,王明和队友协助当地专业防洪人员,排查泡泉隐患,小隐患及时处理,防汛物资通过人工搬移到位。“工程机械到不了的地方,就需要人工搬运。无论多苦多累,我们都要及时把隐患处理掉。”
虽然抚河数水位正缓退,但王明和队员们并没有一丝松懈。“洪水不退我们不退,必须坚守到底。”王明坚定地说。
辛苦了!抗洪战士
谢谢你们用身躯
为我们抵挡洪水
也请你们一定注意身体
平安归来
值班编辑:薛妍辰